鄔賀銓院士:擁抱變革 共創新質互聯網新時代

近日,在第三屆中國IPv6創新發展大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專家委員會主任鄔賀銓面向產業界提出新質互聯網產業發展方向。鄔賀銓表示,新質互聯網的提出是對新質生產力和智能化時代的深刻回應,不僅是對IPv6的進一步升級,還是面對智能化時代的全面創新。

互聯網的發展至今已經55年,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也已經30年,互聯網的發展經歷了從固定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從消費互聯網到工業互聯網,從網絡化到智能化,以及從通信網到算力網的轉變,互聯網基礎協議也從IPv4逐步過渡到IPv6,現在正快速向“IPv6+”演進。隨着人工智能的崛起,人工智能技術以其強大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正深刻改變着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從智能家居到無人駕駛,從精準醫療到智能製造,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同時人工智能的發展也對互聯網架構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智能化時代的差異化需求,我們的網絡必須進行創新升級,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

新質生產力預示着生產力的方式、生產要素的應用跟過去是有所不同的,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特徵是創新,要能夠更好滿足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新質互聯網對應於新質生產力,互聯網的發展也要有更新的內涵、更高的目標來適應現在新質生產力的需要。

新質互聯網是在現有的互聯網上挖掘潛力,賦予新的能力和內涵,以此持續推動IPv6持續創新,並通過IPv6新質賦能互聯網新質。新質互聯網將以數據爲中心,打造智能、綠色、安全、可信的互聯網體系,新質互聯網的體系架構應該是扁平化的,業務應用應該是開放的。當前的創新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網絡設備方面,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AI能力下沉到網絡設備,可以讓網絡設備具有更強的感知能力,例如感知業務質量、感知信道性能等,以便更好地優化網絡,提升網絡爲特定業務服務的能力。

二是協議方面,路由協議是互聯網的核心,爲了滿足應用多樣性的需求,網絡協議越來越複雜。新質互聯網要回歸互聯網初心,通過增強數據面網絡層的能力,簡化控制面和管理面,並且提升邊緣能力來降低對中間節點的要求,實現協議簡化和優化。通過協議的優化,使得網絡可感知、可溯源、可定位,滿足更好的性能以及內生安全要求。

三是網絡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兩個部分,首先是網絡本身的智能化,隨着大模型在網絡管理中的應用,網絡智能化水平將得到極大提升,讓網絡能夠具有自動駕駛自動發現、自動配置、自動維護的能力;其次,網絡需要能夠適應更多業務發展,具有更好的開放性和安全性,爲雲網融合、算網融合提供資源一體化調度。

四是安全方面,網絡安全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過去網絡安全是基於現有網絡後加的,網絡安全是被動式響應和防禦。未來,通過向新質互聯網發展,實現從網絡設備的內生安全到端到端的雲、網、邊、端協同防護體系的構建,持續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

鄔賀銓表示,新質互聯網的概念提出以來,得到產業各方的廣泛關注,新質互聯網需要產業界的共同努力來完善定義和內涵,實現關鍵技術創新和突破。新質互聯網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應用實踐,要加快應用體系建設,讓新質互聯網在整個實體產業中發揮作用和影響力。希望各個行業的專家團結協作,跨越行業的界限,打破舊有思維,擁抱變革,共同構建開放、協作、共贏的生態系統,爲新質互聯網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中國作爲全球網絡大國,“IPv6+”產業走在全球前列,現在需要以新質互聯網的更高目標爲數字經濟進一步賦能,爲全球互聯網的創新貢獻中國方案。(達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