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數字新經濟!聯想方案服務喜提突出貢獻企業獎!

6月24日,由中國電子商會主辦,信息化和軟件服務網、軟信信息技術研究院共同承辦的“2022中國數字服務大會”在北京圓滿召開。此次大會中,聯想方案服務榮獲“2022中國數字服務突出貢獻企業”獎,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方案服務業務羣總經理戴煒,被評爲“2022中國數字化轉型先鋒人物”。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下,聯想始終持續堅持智能化轉型戰略並助力行業合作伙伴進行轉型升級,並獲得了業界權威認可。

此次盛會,諸多嘉賓分別針對智慧城市、智能製造、數據治理等話題進行了探討與觀點碰撞。中國電子商會會長王寧也在致辭中提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和國家大數據戰略,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多年創新沉澱 橫縱出擊打造方案服務行業領導力

當今中國,正加速邁入實體經濟與數字化融合發展的快車道,聯想憑藉38年的最佳實踐經驗,經過不斷創新和實踐持續推進“3S”戰略轉型,聯想推出雙輪驅動模式,系統展示了包括智能產品、智能基礎設施、智慧方案服務在內的3S全棧產品與服務能力。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方案服務業務羣總經理戴煒表示,將針對服務與解決方案產品進行“縱隊+重裝師”的雙輪驅動模式,專注在智慧零售、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園區和智能製造五大行業的突破,並以擎天爲核、以內生外化爲綱進一步打磨聯想自有IP解決方案能力,進行重裝師的戰略部署。

不斷升級迭代的聯想“擎天”積累了ServiceForce、xCloud等先進的智能化技術模塊,爲行業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提供全棧的技術與解決方案服務。並且,利用聯想整合的全棧服務能力以及衝擊IT服務市場第一的目標。

整合全棧交付能力 打造行業新標杆

面對行業數字化及智能化轉型需求,聯想將調動全域服務體系、計算基礎能力、架構能力、平臺化能力、工業數據處理運營能力,整合產品的智能化、供應的協同化、服務的主動化以及決策的數據化,對行業進行賦能,以全棧式方案服務助力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今年五月,聯想集團聯合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等聯合發佈國內首個面向未來綠色智慧城市的權威調研報告《2022智慧城市白皮書》。與《白皮書》同時發佈的行業首個聯想新型綠色智慧城市方案,通過新IT重構綠色新型智慧城市的價值。

2022年IDC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中國區)榜單中,聯想方案服務的“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智慧農業農村項目”、“北京頤和園智慧旅遊”、“天津市智能製造實訓教室建設項目”、“廣州市公共交通智能管理和安全服務項目”“上海市寶山區智慧空軌示範項目”,在150個極具行業代表性的智慧城市優秀案例中獲得各板塊單元大獎, 其中“北京頤和園智慧旅遊”項目榮獲“經濟、旅遊、藝術圖書館、文化及公共空間”類別的最佳亞太智慧城市,成爲中國內地僅有的四個獲獎項目之一。

戰略以及創新業務部署基礎上,聯想作爲中國最大的ICT設備服務提供商,聯想擁有22000+專業工程師以及2600+服務網點,服務網絡100%覆蓋全國行政區,實現1-6級城市5公里以內、所有縣級以上城市30公里以內都能找到服務站。聯想這些過硬的技術能力、強大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以及業務不斷創新和擴展的能力一併構成了聯想智慧服務的底氣。

賦能行業智能化升級,肩負社會可持續發展責任

聯想始終相信,創新技術將使世界更具可持續性。創新與增長必須服務於讓生活更美好、社會更包容、環境更可持續發展的目的。今年2月,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啓動,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啓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規劃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羣。我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完成總體佈局設計。聯想通過與國內數據中心合作伙伴攜手,已初步完成了在寧夏、甘肅、內蒙等西部地區的綠色數據中心資源佈局。聯想不斷探索溫水水冷、人工智能與雲計算等技術的新突破,並不斷將自身積累的優勢能力,迭代到相關產業和行業中,讓算力真正賦能千行百業。

聯想還聯合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認證中心(又稱賽西認證)啓動制定首個ICT行業零碳工廠標準,爲行業實現碳中和提供專業指導和認證服務,進一步推進綠色製造標準體系建設。作爲首個企業合作伙伴,聯想集團將全程參與標準制定,並在天津從零開始建設零碳工廠,爲業界打造科學可複製的零碳製造智能解決方案。

在過去十多年間,聯想一直致力於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創新做零碳轉型的先行者與技術賦能者。聯想不僅通過打造節能環保的綠色產品、使用清潔能源、回收利用電子廢棄物來推動循環經濟、推動節能環保和綠色技術創新,還積極帶動供應鏈科學減排,通過“內生外化”,賦能各行各業去實現低碳發展。聯想將繼續發揮在ESG領域的領軍標杆作用。

未來,聯想將繼續以創新技術爲驅動的服務實力和深厚的智能化轉型實踐經驗,並通過最佳實踐打磨出擎天智能引擎和全棧方案服務能力,推動智能化轉型升級,共建智慧中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