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業數字化轉型潛力待釋放

近年來,我國建築業轉型升級取得明顯進展,但建築業整體發展仍主要依賴投資拉動、資源要素投入,數字化程度較低的問題依然突出。日前在浙江杭州召開的中國數字建築峯會2021·企業家百人論壇匯聚政商學界代表,探討如何加速行業數字化轉型,儘快揭掉建築行業長期以來被貼上的“落後產業”的標籤。

迎來戰略機遇期

“十四五”開局之年,建築業也在蓄力奔向高質量發展路徑。與會代表認爲,推動建築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轉型是必由之路,而行業正面臨機遇,必須牢牢把握住正在到來的戰略發展機遇期,在新技術、新制造、新基建、新業態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

從政策面看,我國加快部署推進新基建,培養壯大數字經濟新動能。近年來,數字經濟規模佔GDP的比重持續攀升,到2025年有望突破55%。數字經濟已成爲我國實現“變道超車”的關鍵舉措。2021年,各項政策紅利加持,“十四五”規劃新增了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等新經濟指標。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爲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爲槓桿培育新動能。”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變革已是大勢所趨。

從技術發展的角度看,隨着互聯網、5G等相關技術的發展與成熟,在數字技術爲代表的現代科技的引領下,利用新技術破局在新一輪調整中已初見端倪。建築企業有望在融合數字化基因的過程中,逐漸擺脫粗放的傳統標籤,實現數字化轉型,助推智造強國夢的實現。

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山看來,建築業數字化魅力無限:建築師就像當年的孫悟空,今天建築業的“如意金箍棒”變成了數字技術。從設計,到建成,再到運營,最後的拆除,從材料到結構,從BIM到3D打印、到建築工地上的“無人機+推土機”、再到壘牆機器人、搬磚機器人等建築機器人,數字技術用最簡單的0和1,重新解構建築這項複雜的藝術和工程。

重慶市原市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藍迪國際智庫專家委員會聯合主席黃奇帆認爲,建築業正在從快速增長期走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期。他援引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稱,2024年建築業總產值將超過34萬億元。

走向產業互聯網思維

建築業數字化轉型究竟應該“轉什麼、怎麼轉、轉向哪裏”是行業面臨的現實挑戰。與會代表認爲,建築業數字化要跳出信息化思維,走向產業互聯網思維,以數據爲核心要素 ,實現全生命週期、全流程的數據採集、流動、反饋、分析、提升,實現核心業務的自動化、智能化。

“信息化是向企業內部和供應鏈上的流程要效益,但對建築行業自身的業務規則沒有太大影響。而數字化則是要向建築產業生態要效益,要激活整個建築行業的數據要素,從而變革建築業的業務模式、甚至基本建造方式。數字化關注的核心是商業模式,也就是建築產業互聯網。”黃奇帆認爲。

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刁志中認爲,產業互聯網是從以產業鏈需求側消費環節爲主延伸到研、產、銷、服全價值鏈,從供給側出發爲客戶提供端到端服務,是對消費互聯網的深化,強調數字技術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爲傳統產業提供數字化新基建。作爲數字技術與建築產業有效融合的數字建築則是建築產業互聯網的具體體現,也是推動建築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北京大學兼職教授、信息化百人會學術委員會主席楊學山看來,建築業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觀念,是一個以BIM爲內核,通過平臺,和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結合在一起的系統性變化,而非僅僅是某個環節、軟件、項目的數字化。同時,在建築行業的數字化轉型中,建築企業是主體,建築行業更是主體,需要構建起整個行業的數字化新標準。

數字化實踐加速推進

今年,中國數字建築產業峯會已經是第12次舉辦。論壇上,記者從一個個案例,一次次發言中明顯感到,數字化轉型成爲產業發展的新賽道,一些行業的快行者正在加快推進數字化進程,建築產業的傳統面貌正在發生變化。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山在發言中說,建築產業總值位列全國第二的浙江省近年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治理數字化、數據價值化“四化”協同發展,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優勢,以數字賦能建築行業,數字化設計、智能化建造、標準化智治正在加快推進。

同濟大學建築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王廣斌介紹了雄安新區數字城市規劃建設課題情況,如何實現數字城市與實體城市的協同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建設。

作爲一家老國企,浙江省建設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定位爲數字化驅動的國際化建築投資運營商,從價值體系的頂層角度來重塑信息化和數字化驅動。公司總經理陳桁說,集團從2018年起請國外諮詢企業進行頂層設計和規劃,以數據資源爲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爲主要載體,深度融合產業鏈各環節,應用前沿數字技術,在商業模式、生產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實施數字化變革。到今年年底,集團系統基本上能夠覆蓋所有的業務端。通過數字化手段,項目全過程更爲透明,項目的標準化建設取得成效,集團的重大的決策也能及時落到全國各省、多個國家及基層一線。

“公司在加拿大多倫多承接的一個項目中,通過數字建模、BIM展示與外方進行了很好的溝通,項目得到全球BIM大獎。”中億豐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鄒建剛介紹說。

陝西建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工業化、綠色化、證券化、數字化“四化融合”,推進以裝配式建築爲代表的新型建造模式,大力發展綠色建築,綠色工程和節能技術,呼應國家實現“碳中和”目標,解決好產業鏈資源優化配置和融合發展,加快打造建築產業互聯網的平臺,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

中建科技聯合各方打造裝配式的一體化智能化建造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進行正向設計、數字設計、協同設計、集成設計,數字設計可直接推到生產端、安裝端,實現很好的管控,併爲以後的運維打下數字基礎。智慧工地、無人機智慧測繪等數字化應用對中建在工業化建造、裝配式建造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在超高層建築上海中心大廈的設計建造全過程中,集成應用了BIM等數字化技術進行設計方案的分析模擬和優化。由於上海中心大廈和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的空間位置關係形成特殊風亞環境,通過應用BIM技術模擬分析後,將設計方案調整,從而減少風負荷作用效應24%。

在陳桁看來,面對數字化浪潮,整個社會或者乃至行業還是處在3.0的後期,而個別行業、個別優秀的企業已經邁進了工業革命的4.0時代。

數字技術的發展過程中,自主可控備受關注。自主可控的設計軟件和產品,不僅能帶來建築行業的革命,更能增強中國在這個領域的核心競爭能力。在論壇期間,記者驚喜地看到“國產自主可控——廣聯達數維建築設計產品”公測版發佈,這款產品以自主圖形平臺爲基礎,以參數化驅動爲核心,支持雲端構件庫和公有云、私有云部署,能大幅降低三維設計學習成本,同時更符合國內設計師習慣。

破解難題釋放潛力

建築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趨勢已定,未來已來,但仍有許多痛點需要一一打通。

“建築業大強不優是現狀,這主要體現在行業發展的不均衡上。”楊學山指出。他認爲,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需要解決“下不去、上不來、難封閉”的問題,解決如何根據勞動力的變遷和建築的需求來制定整個建築行業機械化、自動化的節奏的問題,解決未來勞動生產力能不能支撐勞動成本的支付等一系列問題,既需要有系統的頂層規劃,也需要讓小企業不感到數字化轉型離自己太遠。

黃奇帆認爲,當下建築業上下游產業鏈長、參建方衆多、投資週期長,產業鏈上的數據存在不易交互的問題,建築全流程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較低都是產業數字化的障礙。雖然BIM、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方興未艾,但技術協同性不高,難以有效滿足系統性需求。建築業數字化投入比例低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更要注意數字化的投入產出比。

與會企業家們普遍認爲,數字化轉型作爲建築行業企業的戰略調整,需要企業領導者改變思維模式,全方位地做好規劃。

陝西建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毛繼東表示,把握數字建設趨勢,通過數字轉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建築人應該考慮的命題。

在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裁袁正剛看來,產業數字化需要多方努力。以前的BIM工具不夠成熟,本身就形成了數據孤島,代價也太大。因此,應該打造一個面向全過程的、面向所有信息爲主的、面向應用價值的一套數字化系統去支撐產業的數字化實踐。他認爲,數字化轉型需要整體規劃,大處着眼,需要深入項目,小處着手,如此一定會成功。

“正是因爲建築業基數低,中國建築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上面的空間才大,所帶來的收益才更加值得期待。”黃奇帆認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