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鏈整體效能

協同。當前,工業互聯網創新鏈越來越呈現出分佈式、協同化和需求驅動的特點。新一代數字技術使全鏈條上的核心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衆多中小微企業以及終端用戶等彼此能夠高效互動,使得創新鏈上的各類主體廣泛參與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推廣應用過程,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鏈更趨循環化。

其六,新技術革命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鏈更趨包容化。隨着互聯網與移動智能終端廣泛普及,一方面,全社會各個羣體可以依託工業互聯網等載體,低成本獲取知識和提升創新技能,參與、推動、實施具體的創新活動,在創新過程中發揮作用、創造價值;另一方面,創新鏈上的各類創新主體通過深入挖掘個性化需求,創新產品、服務、流程等,高效地滿足各種個性化需求,使創新成果爲所有人共享,所有人都從創新活動中受益。

其七,新技術革命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鏈更趨場景化。新技術革命條件下,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通用性、滲透性、融合性貫通了物理空間與網絡空間,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的數字世界、智能空間,這不僅爲工業互聯網創新提供了新的創新載體、試驗空間,也大大降低了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多樣化動態融合的成本。工業互聯網創新鏈更趨場景化,有利於持續豐富工業互聯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持續提升工業互聯網各創新鏈主體技術創新對製造業全行業、全流程的輻射帶動及轉型賦能能力,不斷增強創新鏈上各類主體的創新能力。

抓住戰略性機遇

當前全球工業互聯網還處於加速創新突破和應用推廣階段,技術和創新競爭格局尚未定型。我國應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戰略性機遇,着力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鏈整體效能。

一是發揮體系優勢,提升工業互聯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效能。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工業互聯網自主創新與應用拓展的關鍵主體。在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上,我國已初步形成“綜合性+特殊性+專業性”的多層次、系統化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但工業互聯網核心技術積累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不利於工業互聯網平臺核心技術的持續迭代和功能演進。要看到,工業軟件是工業互聯網平臺及創新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產品從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再到市場化全創新週期,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近年來,我國工業軟件雖然發展勢頭迅猛,但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高端工業軟件主要依靠進口的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爲此,我國需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綜合運用科技立法、戰略規劃、財稅政策、金融扶持、人才政策等,系統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鏈建設,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信息鏈、金融鏈、政策鏈等融合銜接,打造互相交織、相互支撐、多層次、立體化的工業互聯網創新體系。

二是優化創新合作機制,提升工業互聯網科技創新成果的轉移和轉化效能。從全球工業互聯網專利申請量來看,我國在衆多技術領域實現了全球領先,但從專利申請的主體看,我國仍以科研院所爲主,企業申請專利所佔比重低、高品質專利數量少。爲此,我國應在加強工業互聯網專利技術和知識產權保護的同時,優化成果轉移、轉化機制,支持工業企業與工業互聯網企業針對核心技術開展協同攻關,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瓶頸並實現成果轉化;推動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軟件融合;鼓勵龍頭型、平臺型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等採取聯合投資方式共建產業創新中心;鼓勵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創新體制機制,聯合設立技術共享、市場共享的新型科研創新主體。

三是強化應用場景建設,提升工業互聯網創新生態培育效能。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鏈和創新生態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創新主體間的互動性、創新鏈間的耦合性、產業鏈與創新鏈間的協同性都相對不足。強化應用場景建設,可以快速地發現需求,低成本地實現技術迭代,高效地實現需求與供給匹配以及異質主體間的協同,有利於推動顛覆性技術、多樣化技術湧現。我國應通過應用場景創新,進一步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融合互動,高效地爲工業互聯網創新培育良好生態。在這一過程中,要鼓勵互聯網企業等與行業龍頭企業聯合,發揮龍頭企業帶動效應,推動工業互聯網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並沿產業鏈佈局延伸;支持產業集羣利用工業互聯網,促進集羣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轉型;鼓勵各地立足區域產業特色創建一批工業互聯網示範區,幫促平臺供需精準對接和協同創新。

(張其仔 王 磊 作者分別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研究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