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青島8月17日電 (記者許維娜)以“虛實共生·數字新未來”爲主題的2022智能視聽大會16日在山東青島開幕,作爲本屆大會的一項重要成果,人民網研究院副院長劉志華在主論壇現場發佈《2022年智能視聽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從用戶基礎、技術發展、創新業態、智能終端、產業佈局五個方面梳理智能視聽發展概況,分享行業發展新趨勢,爲智能視聽產業探尋前進路徑提供重要參考。
網絡直播用戶增長率居首
《報告》援引相關數據指出,在用戶基礎方面,網絡視聽內容各細分領域用戶持續增長。2021年網絡直播以超14%的用戶增長率位居第一,網絡音樂和網絡遊戲用戶增長率較前一年都實現了2倍以上的提升。
在基礎設施和先進技術發展方面,過去一年5G等新基建的發展爲智能視聽的移動化、場景化奠定了更好的基礎。截至今年5月底,全國建成開通5G基站170萬個,覆蓋了全國所有的地級市、縣城城區和92%的鄉鎮鎮區。
在終端方面,智能音箱今年以來出貨量和銷售額均出現了同比下降,但智能健身鏡、汽車智能座艙系統等終端品類崛起。在VR頭顯方面,距離產生被公衆廣泛接受的爆款終端仍然需要時間。
數字虛擬人成市場新寵
隨着智能視聽服務支撐能力的提升,智能視聽更加深入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各領域,全面嵌入生產、生活、生態場景,呈現多元豐富的業態。
《報告》顯示,虛擬人由早期的圈層化、概念化階段邁入多元應用的新階段,虛擬偶像、虛擬主播、虛擬代言人等多種身份越來越豐富。據2021年6月B站公佈的數據,虛擬主播已成爲B站直播領域增長最快的品類。過去一年,一共有32412名虛擬主播在B站開播,同比增長40%。
數字科技賦能線上演出,凸顯了現場感與互動感。劇院和戲院演出快速發展,經典劇目《茶館》採用8K直播在全網刷屏。近半年來,線上演唱會火爆出圈,演藝行業、視頻平臺等爭相入局。視聽科技豐富媒體業務形態,助力智媒體發展。內容科技不僅成爲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而且成爲建設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重要手段和實現路徑。例如,人民日報社與阿里雲於2022兩會期間共同推出“人民日報AI編輯部”3.0版,重塑了媒體生產與傳播的全流程,從發現線索、獲取素材,到拍攝製作、審覈簽發,以及發起直播、連麥訪談等系列動作與功能,一部手機即可完成。
元宇宙暢想落地尚需時日
從中央到地方政策的密集出臺,爲智能視聽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作爲數字經濟的創新引擎和場景標配,智能視聽將爲數字經濟的發展發揮重要的牽引、驅動和支撐作用。
當前,智能“大視聽”正邁向產業鏈擴展,覆蓋全場景服務。首先是智能應用不斷跨行業拓展產業邊界,從關聯性最爲直接的內容、文旅、文化裝備製造等行業,延展到與實體經濟結合更爲緊密的工業互聯網等產業羣落。其次是各視聽業態之間進一步融合,形成新的格局。
《報告》認爲,以元宇宙爲代表的未來應用爆發,需長期續力。業內對元宇宙的發展,當前已經形成了基本認識,但相關探索還處於起步期,尚未找到成熟的應用形態,要形成高質量躍升式發展仍然需要長期蓄力過程,同時泡沫化和市場起伏可能也難以避免,相關主體在積極參與的同時,需考慮投入產出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作爲智能視聽行業的風向標,智能視聽大會已成功舉辦四屆,正成爲智能視聽領域極具影響力的IP品牌。自2019年起,大會連續四年發佈智能視聽產業發展相關報告,通過引領智能視聽產業迭代升級,爲數字中國建設持續注入活力。
2022智能視聽大會由中央網信辦、人民日報社、山東省人民政府指導,青島市人民政府、山東省委網信辦、人民網主辦,青島高新區管委、人民視聽公司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