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應用新場景和新業態,正在爲鄉村發展注“智”賦能。今年,湖南省工信廳發佈了30個5G典型應用場景,鄉村治理開始有了“智慧大腦”,而“互聯網+政務服務”也在向農村延伸。
漫步三湘四水,越來越多的鄉村正走在邁向振興的大道上,通過通信網絡和數字化應用,從過去的“面朝黃土背朝天”到如今踏上雲端“乘風破浪”,村民的美好生活變得更加觸手可及。
郴州市甦仙區飛天山鎮,是湖南移動5G智慧小鎮項目落子的地方。湖南移動有關負責人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5G智慧小鎮主要通過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代替傳統的人工手段,以解決基層政府和百姓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今年5月,記者在飛天山鎮採訪時發現,時任鎮黨委書記的黃克宇每天都通過數字鄉村的智慧大屏,查看全鎮各村的工作情況,並與村幹部實時溝通。“傳統的鄉村治理模式與數字化、信息化結合後,大幅提升了我們鄉村治理的效能和水平,降低了管理成本。”黃克宇說。
記者瞭解到,飛天山鎮各個村落的地理位置相對分散,有了鎮村視頻會議宣教系統就可以直接進行遠程開會,提升了鎮村兩級辦公協同效率。當地還不定期組織農戶開展農業種植、家禽養殖等技術知識的在線培訓,在農戶中獲得好評。
隨着網絡覆蓋的進一步完善,數字鄉村建設在產業發展中起到了助推作用。在常德市桃源縣,湖南百尼茶庵茶業的工作人員通過全景攝像頭,可以清晰查看茶園動態。這家企業的負責人介紹說:“茶園的施肥澆灌很講究時間,有了中國電信湖南公司的天翼高清攝像頭幫忙,我們實現了精細化管理。”
如今,此類網絡“新農具”讓農業生產變得更加得心應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的農產品配送基地智慧園區,通過打造5G智能倉儲,園區的物料採購入庫、生產入庫等流程實現了自動化;衡陽市衡山縣建立了“智能視頻雲”,將全縣養殖場視頻統一匯聚到該縣農業農村局,助力全縣畜禽糞污處理監管可視化……網絡新應用與農業融合發展,已成爲引領農業產業轉型的“數字引擎”。
選豆、浸泡、磨漿、滷製……在位於岳陽市平江縣長壽鎮的湖南省志平食品有限公司廠區一角,一場直播帶貨正在火熱進行。直播室內,主播現場講解,工作人員播報購買數量的聲浪此起彼伏,一度有近7萬人次圍觀。僅僅幾分鐘後,此次銷售的平江香乾就被熱情的觀衆們搶購一空。
直播帶貨只是網絡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伴隨着光纖入戶、4G網絡進一步覆蓋和5G網絡的開通,一條條“雲端上的信息路”,讓村民獲得了更多創業機會,他們當起了直播“網紅”,開辦了民宿,積極發展各種特色產業……
湖南的數字鄉村建設,還提升了服務羣衆的水平。長沙縣果園鎮醫養服務領域的“數字大腦”就被許多行動不便的居家養老羣體、老年患者頻頻點贊。這個“數字大腦”是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牽頭建設的“湖南省醫養結合智能服務平臺”。依託此服務平臺,長沙縣果園鎮組建了家庭醫生團隊,爲轄區老年人特別是失能、半失能人羣提供醫護上門服務,智慧醫養項目也隨之落地生根。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當前各地的數字鄉村建設仍在摸索之中,一些發展中面臨的新問題亟須解決。比如,針對鄉村老年人口較多現狀,數字智慧系統和應用需要進行“適老化”改造;應用場景還可以更加接地氣;三大運營商的建設規劃和智慧系統可以統一推進、互相融合、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