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繪八桂發展底色“數”促壯鄉倉廩殷實

邊海之上,一架5G無人機在空中盤旋,將拍攝的高清畫面實時回傳至海事部門的監控大屏上;中越兩國的貨車在口岸卡口的智能攝像頭下快速通關……廣西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我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連的省份,陸地邊境線長1020公里,生態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十年來,廣西從“守窮邊”到“能致富”,不僅有各級政府和人民的奮鬥,也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撐。如今,數智化應用日漸融入廣西經濟社會運行中,爲各行各業轉型發展賦能,讓八桂人民倉廩殷實,讓人民的數智生活夢逐漸成真。

固邊興邊信息高速暢通振興路

在防城港市江山鎮白龍碼頭,一架無人機正在“巡邏”。記者瞭解到,這位無人機“巡航警察”能7×24小時全天候自動巡邏,智能採集、智能處理低空數據,與現場執勤巡邏互補,提高邊海巡航效率及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我們可根據轄區風險點分佈提前規劃好防線,開展打卡式自動巡航。發現可疑船隻,還可以通過無人機進行喊話,大大提升執勤效率。”防城港市防城區漁政大隊隊長楊光向《人民郵電》報記者介紹。

海天之外,邊境陸地的監測工具也“上新”了。在防城港市,131個邊境卡點都搭建起移動視頻監控智能平臺,通過全景AI攝像機等智能化監控設備,實現執勤人員對各邊境卡點的遠程監控。同時,針對疫情防控需求,中國移動在邊海執勤點部署了49條線路,安裝攝像頭392個,真正實現了邊海防控的智能化管理。

在靖西市至那坡縣359.5公里的邊境線上,一座由5G高清攝像頭組成的“智慧長城”巍然屹立。在這張裝載着全國規模最大的分佈式光纖周界報警系統的大網下,只要有人員非法越境觸碰柵欄,系統通過光纖振動傳感、目標識別等技術便能在2秒內進行聲光報警,第一時間通知就近崗哨出警處置,並將視頻畫面同步到區市縣管理平臺。

龍邦口岸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也是廣西最早實現5G全覆蓋的邊境口岸。在龍邦口岸管理後臺,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操控邊境的無人駕駛物流車。在5G、邊緣計算等技術的加持下,口岸的物流車輛、攝像頭傳感器能與口岸管理後臺進行低時延通信,實現物流車輛無人駕駛、貨艙自動交接、智慧調度審批等一體化管理、一站式服務,有效提高通關效率。

據瞭解,爲助力廣西強基固邊,中國移動還開展了邊疆網絡攻堅建設行動,運用FDD、700MHz等技術強化了邊境0~3公里路段、邊境巡邏路網覆蓋。截至目前,廣西移動共投入14億元,在邊境線0~3公里建設4G基站近1000個、5G基站163個,已實現0~3公里邊境區域居民聚居區、口岸、哨所等的網絡覆蓋。

向海圖強智慧海洋澎湃新動能

來到北部灣港防城港碼頭,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利用5G﹢門機視頻回傳等技術進行遠程操控。在5G技術的助力下,港口作業效率提高15%,事故發生率降低30%;在固廢雲識別應用巡檢監測系統的幫助下,海關工作人員快速完成進口鐵礦石卸貨檢測等工作,卸貨傳送效率提高了150%,礦石檢測錯誤率降低70%,放射性物質監測、定位和識別率達90%。

同時,通過在2000多艘漁船上安裝AIS定位系統,防城港監管部門對屬地漁船特別是“三無”漁船的軌跡、交易等“瞭如指掌”,避免其與境外漁船、中高風險地區的船舶近距離接觸;在北海,中國移動創新開展700MHz﹢2.6GHz雙頻融合組網,有效保證北部灣海域50公里內通信暢通及海上養殖信息化應用落地,並通過對一縣三區海洋漁船上寬帶衛星通信終端的更新改造及5G﹢衛星電話,滿足遠洋作業的通信需求。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北部灣建設佈局持續加快,中國移動主動融入發展大局,持續打造了無人集卡、智能理貨等5G﹢智慧港口創新融合應用場景,建立了具有廣西特色的智慧港口創新應用標準,助力廣西釋放“海的潛力”。同時,中國移動積極搭建“連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目前已在南寧建成中國移動(廣西南寧)新型綠色數據中心,並在全區建成其他30個數據中心,規劃裝機能力爲2.3萬個機架,助力打造中國-東盟“智能計算”國際服務走廊;承建的廣西互聯網域名根服務器鏡像節點和國家頂級域名節點項目順利完成交付,增強了廣西與東盟共挽、與大灣區相融的支撐能力,促進面向東盟的數字絲綢之路建設。

數智賦能助推千行百業轉型發展

在“連接﹢算力﹢能力”精品網絡的賦能下,廣西千行百業正在轉型發展。

記者來到廣西玉馳智聯倉儲管理有限公司佔地約8000平方米的大型倉庫,6名工人正指揮10臺移動複合機器人和3臺無人叉車協同開展出入庫作業。這是中國移動推動5G﹢智慧物流的一個縮影,曾經這項工作需要100多名工人加班加點完成。如今,通過5G﹢AI等新技術,視頻AI智能驗箱、5G遠程調度等應用幫助倉庫實現物流智能化管理,提升倉儲、運輸、分揀等作業效率和倉儲管理水平。

在柳鋼集團廣西鋼鐵冷軋廠,廣西首輛5G無人駕駛移動雲艙正在廠區內“巡邏”;在河池宜州,蠶業公司通過中國移動搭建的廣西蠶桑大數據雲平臺——智慧蠶房管家系統,實現對蠶養殖環境的智能遠程監管與農事的精準調控,蠶病發生率由40%降到5%以內,桑蠶成活率、蠶繭優質率得到大幅提高,不僅惠民增收,也成爲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之一。

據介紹,十年來,中國移動在廣西累計完成220億元建設投資,建成超16萬座基站。在日臻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支撐下,信息通信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目前中國移動在廣西的冶金、礦山、能源、教育等18個行業實施5G融合應用項目738個,有效助力廣西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智”繪鄉村技術點亮富美壯鄉

金秋九月,廣西雙季晚稻陸續進入抽穗揚花期,是晚稻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柳州市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一片繁忙。稻田中,鄉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操縱無人機,完成20畝稻田的葉面肥噴施工作。以前,農戶需要揹着工具走遍稻田,花費兩天時間才能完成施肥工作。如今在無人機的幫助下,施肥時間由兩天縮短爲10分鐘。田間地頭的高清攝像儀、多功能氣象站、智能數據採集儀等100多套物聯網、數字化設備還可以將水稻生長的數據信息直接傳至農戶的手機上。“現在和以前相比,養蠶的數量翻番,年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兩到三萬元。”農戶鄧大姐開心地說。

在“中國繡球之鄉”百色靖西市,傳統繡球製作工藝正在向世界展現魅力。繡球精湛的製作工藝及蘊含的文化,讓海內外的遊人與商家慕名而來,也讓鄉村振興邁出了新步伐,大家通過手機直播就能跟繡球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學習製作繡球。在靖西新發展集團的工廠裏,廠家正與東南亞客商開視頻會議,溝通繡球製作訂單……在5G助力下,繡球在市場上煥發新機,被“拋”向全世界。

記者瞭解到,爲助力鄉村振興,中國移動在廣西積極打造“數智鄉村優秀示範鄉鎮”。在各鄉鎮,中國移動爲鄉村治理裝上“數智大腦”。通過5G數字鄉村大數據平臺融合數字農業、數字治理兩大板塊,使得氣象環境監測系統、土壤墒情監測系統與數字鄉村安防系統有機融合,實現大數據實時採集、家庭院落安全防護等多項功能。鄉村在數智化浪潮的推動下,正在迸發新的活力。

奮進新徵程,中國移動將持續發揮移動信息專家優勢,以數智技術爲畫筆,爲廣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添上亮麗的底色,在數字廣西建設中展現新作爲,助推壯鄉倉廩殷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