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5G技術助力長江經濟帶“智慧發展”

新華網合肥11月9日電(記者徐欣濤)一艘看起來尋常的船舶,靜靜停泊在長江安徽當塗段的一條支流上,周圍來來往往的其他船隻並未察覺其特別之處。但步入這艘船內才發現,這裏是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水上綜合執法指揮調度中心所在地,船內配備了5G智慧漁政監控系統,正在對附近長江水域的非法捕撈實施全天候監控。

長江在安徽境內蜿蜒400多公里,素有“八百里皖江”之稱。隨着5G技術的推廣應用,安徽致力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的“智慧發展”。

2020年1月1日起,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實施。“一開始我們依靠執法人員進行人工巡查,可是一些違法捕撈分子跟我們‘打游擊戰’,造成了很大的麻煩。”當塗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教導員蔣健說,如今,在31臺攝像機和4顆雷達的嚴密監控下,非法捕撈的行爲已大大減少。

“在禁漁水域,我們監控一切垂釣和未經許可的捕撈行爲;對於非禁捕水域,我們進行規範垂釣的監控,保證垂釣者遵守一人一竿的規定。”蔣健說,依靠5G技術,執法人員能夠通過實時的高清畫面識別並判斷違法行爲,即使違法行爲發生在監控區域的最遠端,執法人員也能保證40分鐘內趕到現場。今年上半年的一次行動中,執法人員凌晨4點通過監控系統發現非法捕撈行爲後,第一時間出警,將非法捕撈嫌疑人和作案工具一併抓獲。

距離當塗縣30分鐘車程的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安徽段現場,工程師正在對這一“西電東送”重點工程的線路進行檢修。

“這一工程每年向東部地區輸送312億度的清潔能源,我們必須保證其萬無一失。”江淮運檢站技術員魏茂榮介紹,通過5G技術的應用,運維人員在後方監控室內就能夠實時監控線路狀況,及時發現線路破損、在線路周圍放風箏以及山火等異常情況,一旦出現問題,護線員10分鐘左右就能到達現場進行處理。

“5G技術低延時、大帶寬的特點,爲這項工程的智能化運檢提供了保障。”安徽移動政企部相關負責人孟平說。

除了讓執法行爲和基礎設施維護變得更加便利,5G也能讓普通人感受到長江經濟帶“智慧發展”的成果。

在合肥市濱湖智慧能源服務站,車主把車停在充換電站前,新能源汽車依靠自動駕駛技術倒車入庫後,充換電站的地面上就會升起一個托架,把汽車的電池倉螺絲拆掉,將舊電池取出,再自動把充滿電的新電池安裝好,整個過程不到4分鐘。

“通過5G技術,新能源汽車可以自動泊車,我們也能精準監測和調整充換電站的用電功率。”國網合肥供電公司信通公司主管陳小龍說。

濱湖智慧能源服務站內的光伏、充換電等資源還納入了合肥虛擬電廠的統一調度。在虛擬電廠系統界面,合肥全市所有接受虛擬電廠用電調控的用戶的實時用能數據、負荷變化曲線等情況一目瞭然。

“虛擬電廠通過5G賦能,把散落於不同地區、不同客戶端的充電樁、空調、儲能等電力負荷設備整合起來,實現統一、精準的智能控制和協調優化。”陳小龍說。

據瞭解,該系統目前共接入合肥市153兆瓦光伏電站、54.32兆瓦電動汽車充換電站(樁)、1.344兆瓦時儲能站、8.3兆瓦商業樓宇可控負荷。

“在今年迎峯度夏期間,爲了緩解用電緊張的局勢,虛擬電廠主動響應,通過降低接入用戶的可控負荷功率,來優先滿足普通市民的家庭用電需求。”陳小龍說。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