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iFACTORY生產戰略,推動寶馬汽車在中國高質量發展

【環球網汽車報道】“寶馬集團在中國的成功發展,尤其是近年來所取得的非凡成績,便是高質量發展的最佳詮釋”。在2023年9月的“中國質量(成都)大會”上,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在題爲“數字化質量管理創新與實踐”的致辭中說,寶馬通過創新技術,以可持續方式創造最佳品質的產品,而中國卓越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創造了許多新的可能性。

他表示,高質量發展始終是寶馬的核心經營理念,並堅信在寶馬所處的豪華汽車領域,“無質量,不豪華”。

在中國汽車崛起的大背景下,作爲中國市場上最有影響力的豪華品牌之一,戴鶴軒的發言值得足夠重視——即在創新越來越以無處不在的數字化形式出現時,高質量的產品處於同樣重要的位置。

作爲整個業務的核心,寶馬已經構建了一個高質量體系,且貫穿了全價值鏈,覆蓋了從研發、供應鏈、生產製造到使用的所有階段。

從寶馬的角度看,這套體系最爲直觀的表現,就是寶馬的BMW iFACTORY生產戰略。該戰略能夠讓寶馬以統一標準管理其在全球的工廠,並以精益、綠色和數字化爲主要特色——去年耗資150億元人民幣落成的瀋陽“裏達工廠”,正是這一戰略的生動反映。

BMW iFACTORY生產戰略,精益、綠色和數字化

在當代汽車工業中,精益製造無處不在,而且經常以效率的形式反映出來。

以裏達工廠爲例,這家被稱爲“元宇宙工廠”的巨型生產基地,在建設還未真正落地開始,就開始了“精益化”——包括廠區佈局、建築設計、生產線規劃以及設備測試等所有環節都在虛擬空間經歷多次模擬,並進行優化設計後纔開建實體工廠——這節省了工期(提前6個月),大幅提升了效率,實際上也省掉了大筆預算。

在效率之外,精益製造還體現出品質一致性——即普遍意義上的產品質量。

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戴鶴軒介紹,在BMW iFACTORY生產戰略中,數字化亦可稱之爲 "工業互聯網 ",是釋放未來製造潛力的關鍵所在。寶馬一直通過有效的數字化舉措來提升質量和效率。

在裏達工廠,工業互聯網把每一件商品、每一段流程和每一位員工連接起來,使每一輛車的生產狀態都實現了數據化,由此實現了生產標準和生產效果的統一,以及零缺陷品質。

引入數字孿生技術後,裏達工廠同樣能夠在實體生產汽車之前,提前在虛擬空間中進行操作,以發現生產過程中潛在的質量問題。

這種虛擬生產過程,能夠做到和實體車型的總裝環節完全一致。經過這種數據推演後,通過工業互聯網的高效協同找到最佳質量狀態,並把結果導入實體生產過程。

裏達工廠車身車間內的機器人通過拍照,能夠對車身的車門等縫隙進行對比檢測,精確度可達正負0.03毫米。

總裝車間用於驅動重載吊具的2000多個電機上,均安裝了溫度監測傳感器,通過識別電機工作溫度曲線,並與標準曲線對比,提前預判故障、排除潛在風險。

寶馬通過這種數字化,把建立在高品質製造的創新推升到了一個新高度。

重要的一點在於,創新過程也實現了綠色環保。

裏達工廠的工期縮短,既是效率和數字化的體現,也反映了精益和綠色。

綠色的另一個表現,在於裏達工廠使用了100%可再生能源電力,以及綠色生產設備和循環工藝。

生產環節也能體現環保, 比如從2023年中期開始,寶馬集團位於瀋陽的生產基地,開始逐步使用低碳汽車用鋼,這能夠在生產過程少產生10%至30%的二氧化碳。

當機械創新遇上數字化時代

在汽車電氣化變革中,“智造”概念開始流行,智能網聯技術越來越成爲衡量一款汽車產品力的關鍵指標。

某種程度上,人們對於質量定義的理解有所變化——製造被認爲是一個遭遇創新瓶頸的領域——儘管類似於寶馬裏達工廠那樣的高科技工廠證明有關製造的創新實際上依然大有可爲。

也有人認爲,跟智能手機領域普遍的“代工”類似,汽車早晚也會遵循同樣的路徑。

但事實表明,手機跟汽車的製造體量和難度完全不同。

這種態度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代工”成爲一種現象——汽車擁有上萬個零部件,智能手機往往只有幾百個。

沒有一流的製造,就沒有一流的質量,也談不上持續獲得一流的用戶。

基於此,核心製造環節的價值日益凸顯——即便是那些“造車新勢力”,也在不斷髮展自己的製造能力。

對於寶馬這樣的百年車企來說,當其把自己在機械領域的創新,與數字化結合起來之後,實際上相當於找到了一個有關傳統豪華車企轉型升級的關鍵路徑。

他稱,寶馬在生產之前就開始確保產品質量。得益於 100多年的生產製造經驗,寶馬構建了高效運營流程和制度。

寶馬的裏達工廠設有一個質量分析中心,以在所有技術、專業領域以及產品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快速解決問題。

他以BMW iX3 的高壓電池舉例表示,電池在研發階段便接受了一系列安全測試,包括電芯、模塊和電池組的測試。其中僅研發團隊就進行了 128 項機械測試和 994 項軟件功能測試,以確保整個生命週期都擁有安全性和卓越質量。

人工智能在裏達工廠的質量控制中同樣扮演了關鍵角色——寶馬的瀋陽生產基地目前擁有大約100個人工智能應用。

根據戴鶴軒的演講,寶馬開始在工廠中使用計算機視覺實現更高級別的質量控制標準以及對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控。這讓寶馬越來越多地利用算法將決策從經驗驅動轉移到數據驅動,其中一個案例是,寶馬對氣缸蓋實時進行質量檢測,任何缺陷都將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時識別。

“在中國,爲中國”

戴鶴軒表示,瀋陽製造的BMW產品代表着高質量和創新,是現代化工業製造的結晶。

寶馬光是在瀋陽建立一個工廠就花了150億,在製造層面形成的差異化優勢,將會讓這個在世界和中國取得巨大成功的豪華品牌,繼續穩固市場優勢。

在可預期的未來,中國的豪華汽車市場都會繼續發展,而這座高科技工廠將會有效對接這種需求,爲用戶提供高質量產品。

重要的一點還在於,寶馬作爲一個具有極強市場號召力的汽車品牌,在實現了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還爲中國汽車產業打造了一個極具競爭力的產業鏈,相當於推動了整個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戴鶴軒在“中國質量(成都)大會”上的演講中說,高質量離不開供應鏈,寶馬需要與供應商合作來實現高質量發展。

他透露,寶馬約 70% 的附加值都來自供應鏈,僅華晨寶馬在中國就有 430 多家本地供應商。“沒有高質量的供應商,就無法制造出高質量的汽車”。

對於一個豪華合資企業來說,能把自己的質量戰略和所在國的“高質量發展戰略”有機結合,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本地化水平,以及更具前瞻性的戰略佈局。

從寶馬的角度而言,這也充分符合其“在中國,爲中國”的發展理念。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