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這條路,緊要處只有一兩步……” 40年前,路遙小說《人生》引發了全民大討論,由小說《人生》改編的《人生之路》正在央視一套播出,電視劇還原了改革開放年代的時代風貌,通過對人物命運的豐富和延展創造性地解讀文學經典,播出熱度持續攀升,收視率接連破2。新播出的劇情裏重現“高加林難題”的人生叩問,延續了原著對人性與人生的思考,高加林這一充滿爭議的人物也再度引發了觀衆的討論。
全景展示上世紀八十年代時代風貌
小說《人生》講述了農村知識青年高加林在一個充滿衝突的困境裏的遭遇,他拋棄了農村姑娘劉巧珍,攀上城裏姑娘黃亞萍,不惜違背道義良心也要走出農村,結果被引向悲劇結局。作品發表後引發轟動,高加林成爲一個標籤化的人物、一個時代的縮影,“高加林難題”代表了一代農家子弟改變命運所經歷的痛苦選擇,這是作品最大的爭議點。但《人生》作爲十餘萬字的中篇小說,對高加林心理動機的闡述有限。
電視劇《人生之路》通過大篇幅的人物成長經歷,把標籤化的“高加林”豐富爲一個擁有完整精神世界的角色。劇中的高加林讀過書,知道外面世界很大,知道人可以換一種活法。在成爲小學教師後,他爲學生動情講述祖國山河,用滾鐵圈當火車帶着學生“環遊”全國,邀請黃亞萍給學生上舞蹈課,這些情節側寫出高加林這個農村知識青年心中強烈的家國情懷以及“詩和遠方”。
電視劇《人生之路》的改編重點是高雙星冒名頂替上大學,這個戲劇結構把高加林個人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拓展爲“陝北農村的高加林”和“上海求學的高加林”兩種人生之路的落差。劇情在還原上世紀八十年代陝北農村風貌的同時,又通過高雙星上海求學的劇情線,補足了比原著小說更爲宏闊的時代畫卷:改革開放浪潮下大城市的勃勃生機、人們如飢似渴地獲取知識以及蔚爲壯觀的“文化熱”。
當這樣一個讓知識分子心潮澎湃的時代到來,對困守於偏遠農村封閉環境中的高加林來說,城市夢不僅意味着端上“鐵飯碗”喫上商品糧,還意味着一個讀書人在時代機遇中,渴望與國家時代的發展同步,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濟世夢。對比原著,《人生之路》不再是陝北故事、地域故事、鄉土故事,它全景展示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代風貌,讓觀衆不知不覺代入高加林的不甘心、不認命。
回望一代人的精神變遷
發表於1982年的小說《人生》反映了城鄉二元結構給個體命運造成的無解困境,個體視角的人文關懷打破了當時僵硬的文學創作模式。電視劇《人生之路》的改編承襲了原著的精神氣質,劇中現代文明帶來的最深刻衝擊,不是孩子們第一次看到汽車、“高加林們”第一次看到火車,而是一代人個體意識的覺醒,以及夢想被點燃。
劇中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改編情節是,從上海來的大學生陳方明星夜趕路,從高家村跑到縣城,只爲打電話祝福女友生日。第一次見識到生日祝福和直白的愛意表達,高加林和劉巧珍都大爲震撼。受此啓發,高加林給全校師生舉辦了充滿儀式感的集體生日會,讓山溝溝裏的孩子們感悟自我的價值和生命的尊嚴感。
很多改革開放歷程中,真實發生過的社會議題和熱點事件,也被巧妙地移植進劇情。高加林在《中國農民報》發表報告文學《一個孩子的讀書夢》,關注農村失學兒童,引發巨大社會反響。高雙星在上海的建築工地打工,爲農民工討薪奔走呼喊,成功發表文章《農民工生存報告調查》,不但引發了社會關注,也讓他開始重尋自我。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從傳統農業社會向城市文明轉型,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改變。《人生之路》中,“高加林們”用知識改寫自己的命運,也在努力用知識改變別人的命運。作品用今天的價值觀和審美需求延展故事,回首一代年輕人的生存狀況和命運選擇,再現了改革開放之初的精神變遷。
陳曉演活了矛盾的高加林
《人生之路》通過合理的劇情擴充,展現了改革開放猶如一股活水,攪動着整個中國社會和每個人的內心,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加林難題”出現了:質樸姑娘劉巧珍的默默守護與上海姑娘黃亞萍的熱烈示愛,讓高加林陷入難以抉擇的境地。
劉巧珍和黃亞萍分別代表了黃土地和大都市,選“良心”還是選“前途”,高加林的搖擺不定表現出他內心的矛盾與掙扎。在高加林身上,既可以看到人性的閃光點,也可以看到人性的灰暗之處,這是正劇主角人物中難得的複雜角色。當“高加林難題”復現熒屏,“陳世美”等標籤毫無懸念地出現在彈幕裏。
不同於偶像劇裏各種標籤化的假人,嚴肅作品的價值就是寫人、寫人性、寫人在特殊環境下的選擇,這也是40多年前文學名著《人生》能夠引發全民大討論的原因。“高加林難題”是無法逃避的成長代價,就像該劇主創借劇中人物之口所說的:“這是一道無解題,只能自己面對。走對了是你運氣好,走錯了,就要做好承擔磨難的心理準備,要敢於擔當,不能趴下。”
演員陳曉把這個爭議人物身上的自負與自卑、樸實與虛榮、軟弱與堅強詮釋得淋漓盡致,無論是個人氣質還是表演風格,陳曉與高加林非常貼合。劇中,高加林文章發表時衝上屋頂的吶喊,接受劉巧珍時神情中的“認命”,面對人生抉擇困境時的痛苦掙扎,都被詮釋得非常傳神,陳曉憑藉自己的表演實力演活了矛盾的高加林。
《人生》的故事內核是“人與命運的博弈抗衡”,“高加林難題”是小說的高潮,故事結束於被困在農民身份裏的高加林回到他所害怕的黃土地。在電視劇《人生之路》中,“高加林難題”是關鍵的劇情轉折,高加林爲自己的選擇付出了代價也得到了成長,他將在續寫的人生故事中“落子無悔,走好自己選擇的人生”。本報記者 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