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衛中
“跳下來容易,走下來難。”特技演員老羅騎着心愛的赤兔馬,衝破敵軍層層阻截,只需完成最後的高臺一躍,人和馬都可以光榮退休。然而最後時刻,老羅勒住了繮繩,停止了這個危險的特技動作。影院內響起了一片嘆息聲,或許有觀衆是爲這個未完成的特技感到惋惜,而更多觀衆是爲了老羅放棄冒險而由衷地舒了口氣。
由成龍飾演的電影《龍馬精神》上映不到一週,票房已過億。儘管站上了票房冠軍的位置,但影片也引發不少觀衆發問:爲何不再有成龍這樣名滿全球的功夫明星?“拳拳到肉”打鬥風格的功夫電影是否即將消亡?對於功夫電影繼承和創新的問題,上海師範大學電影學院教師龔豔這樣認爲:功夫片不會消亡,而是與其他電影類型更加廣泛地融合發展;同時,即使功夫片將越來越少地以純粹的類型片形式出現,但有一些功夫片演員依然可以憑藉獨特的表演風格在大銀幕上不斷創新。
多重類型堆疊,功夫難再成爲唯一標籤
老羅這個角色是替身演員,但和成龍一樣拍片時很“玩命”;加上片中出現成龍以前主演的《神話》《新警察故事》《紅番區》等電影的衆多閃回,讓一些觀衆質疑:“這是成龍的半部傳記吧?”不過,電影中“功夫+寵物+父女親情”等多種元素的融合,讓觀衆對《龍馬精神》這部“成龍電影”有了全新的觀感。
一把梯子、一塊木板,利用手邊現成的物品把對方揍得暈頭轉向,成龍的功夫電影總是讓觀衆發出陣陣歡笑;即使打架也手下留情,幾秒鐘前還在向自己揮拳的敵人,快要摔下樓時卻被成龍及時拉住避免受傷,也讓成龍的功夫片老少咸宜;影片中,老羅從十層樓跳下來的戲,是年近七十歲的成龍完成的:“只要我還能打、還能做到,我一定親身上陣。”電影《龍馬精神》中這些熟悉的成龍“味道”,讓觀衆很滿意。
“捍衛愛的方式是拼命。”親情也是影片的一大亮點。爲了奪回赤兔的合法所有權,由劉浩存飾演的女兒小寶在幫助父親應訴的過程中,逐漸理解、接納了老羅那一代替身演員爲了兄弟而疏於照顧家庭的遺憾,同時也改變了父親不顧讓赤兔受傷的風險去當“龍虎武師”的執拗。
小衆文化+融合形態的珍貴存在
功夫電影中最具標識性的身體動作和肢體語言,是可以超越不同文化和時代的,因而成爲上個世紀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電影類型。如今功夫片變少、不再出現新的功夫片巨星,也讓觀衆產生了對這一電影類型會否消失的擔憂。不過,華東師範大學國際漢語文化學院教師羅萌認爲單純的功夫影片“不會完全消亡”,“它將以相對小衆的形式延續下去”。
Action、jump、hospital——此前的高分紀錄片《龍虎武師》用“開拍”“跳”“送醫院”三個詞描述了上個世紀活躍在香港影壇的替身演員羣體的拼搏與奮鬥。成龍受到全球影迷的喜愛與尊敬,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爲他本人親自完成了許多精彩而危險的特技鏡頭,電影《龍馬精神》中借老羅之口說出的“龍虎武師,never say no”正是成龍那一代功夫片演員的精神寫照。
儘管當下的電影市場中純粹的功夫片已經很少出現,但羅萌認爲始終會有一羣小衆愛好者繼續追捧這個“拳拳到肉”的電影類型。更重要的是,功夫片元素更普遍地出現在其他電影類型中。例如《黑客帝國》《星球大戰》《X戰警》《變形金剛》等電影,幕後都活躍着來自香港的武術指導。甚至《龍馬精神》本身,也是多重類型疊加的影片。龔豔認爲,功夫片已經被探險、諜戰、槍戰、科幻等不同類型的電影吸納,廣泛地爲其他電影所用。另一方面,儘管功夫片已經很少再以純粹的形式出現,但功夫片演員依然可以有所創新,建立自己的獨特風格。
回顧功夫電影的來路,第一座“高山”李小龍對自己的武打動作具有強烈而且鮮明的設計理念和美學取向,並且他非常熟悉好萊塢的敘事模式,因此僅憑四部半電影就成爲功夫傳奇;而成龍繼李小龍之後成爲功夫電影的第二座“高山”,則是通過一系列精巧設計將打鬥、跳躍、攀爬等動作化爲行雲流水般的驚險“舞蹈”。因此在龔豔等學者看來,真正的創新是對身體再媒介化過程的突破,這將是動作片以及動作片演員面對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