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戲劇學院:培養數字藝術人才 推動數字演藝軟實力提升

作爲國家重點建設的藝術學府之一,上海戲劇學院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辦人民滿意的藝術教育,始終不忘“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模式”教學傳統。秉承“至善至美”的校訓,致力於培養“品德優、基礎厚、專業精、實踐強”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以文化傳承與創新、藝術與科學研究、國際合作與交流爲重要使命,服務於我國重大戰略與區域文化發展需求,致力打造國內領先、國際著名的高等藝術院校。

堅定守正創新

完善育人方案

學院注重固本培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思考守正創新中“正”與“新”的辯證關係,緊跟文化強國戰略,全面完善育人工作與方案,推動人才培育與社會服務有效統一。

積極開展新文科建設,培養數字化藝術專業人才,爲國家文化藝術數字化戰略提供智力支持。加強戲劇與影視學、設計學等上海市首批Ⅰ類高峯、高原學科建設,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背景下,在新機遇與新挑戰中積極探索,更新人才選拔、培育、出口等機制與思路,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內涵、持續創新精神與專業素養的新型藝術人才,服務國家、部隊和各省市專業劇團與文化演藝機構。不斷加強戲劇影視導演、戲劇影視美術設計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建設,切實推進教育部首屆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構建中國戲劇表導演學派及卓越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與現代信息數字技術創新融合,開拓創新課程《虛擬劇場導演創作》,構建中國學派的表導演理論體系,培養愛國家、愛民族的新時代數字化藝術人才。

基於成果導向(OBE)的教育模式,學院積極推行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構建符合社會需求、以學生能力爲本位的課程體系。完善基於OBE教育理念的培養方案修訂工作,明確培養目標並系統組織教學。加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培養機制,爲拓寬學生對藝術學研究的理解,與校內外優秀學術團隊共建精品課程《數字時代的藝術學研究:從理論到方法》,全面審視新時代背景下的藝術學研究體系。深化藝術管理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教學模式改革,學院與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聯合開展舞臺技術製作方向與歌劇製作方向的專業,與上海理工大學簽約共建“兩院三中心”,促進新藝科與新工科的結合,以產學融合模式爲文化藝術緊缺領域儲備技術製作人才。

強化科研平臺建設

推行科研扶持政策

學院立足地域優勢,服務國家戰略,強化平臺建設,促進成果轉化,助力科研提升。積極開展科研項目扶持行動,釋放科研對數字演藝領域的引領作用。

搭建交流平臺,紮根本土、放眼全球,佔領相關領域學術高地。加快國際化進程,實行多樣化論壇模式。學院成功舉辦國際舞美大師論壇、新媒體演藝創新國際專家工作坊、聯合國全球創意產業研討會、國際導演大師班等大型高端國際活動。設有“上海市多媒體演藝虛擬空間合成重點實驗室”“上海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舞臺綜合教學示範中心”“新媒體智能燈光實驗室”“新視覺舞臺空間實驗室”等實訓平臺,提高師生在智能語境下的學術研究和創新實踐能力,發揮藝術高等院校專業標杆的作用。

推行科研扶持政策,促進成果轉化,夯實學科建設基礎。學院爲貫徹落實高水平地方大學建設的相關精神,優化科研孵化機制,以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綜合研究爲三大核心資助範圍,同時支持國家戰略發展、長三角一體化區域戰略發展、重大引領價值冷門學科等的特色研究。突出科藝融合引領下的學科建設,運用創新的研究方法與技術,促進探索新藝科研究,培育新的學術增長點,助推上海建設亞洲演藝之都,爲未來全國文娛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鮮活生命力。

加強一流專業建設

推動數字演藝人才培養

學院秉承建設國際一流藝術院校的教育理念,重點加強國家級與省部級一流專業建設,與世界知名展演平臺合作,爲師生作品提供孵化機制,爲數字演藝領域人才培養提供保障。

積極響應教育部“雙萬計劃”,提升專業建設和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戲劇影視美術設計、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導演等7個專業成功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院先後獲批“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科研究重大公關項目”“教育部課程思政示範項目”等國家級項目。實施高等教育人才攬蓄計劃、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大電影孵化計劃、優秀劇目扶持計劃等,爲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指引。

依託虛實融合的國際展示平臺,增加師生原創精品的知名度。戲劇影視美術設計等專業積極參與中國舞臺美術展、上海數字藝術國際博覽會、布拉格舞臺美術展等國際化高水平展覽。與上海市教委文教結合項目“中國傳統藝術與數字媒體展演集成創新工作室”合作共建“舞臺設計作品在線博物館”,在學院實景空間中,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爲歷屆的創意作品提供可持續的收藏平臺,提升作品的傳播性和專業的美譽度,爲傳統經典的教學模式與成果探索虛實相融的展現方式,數字化拓展培養高端藝術人才的文化藝術高地。

(作者:陳如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