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試水潮汕版無間道,諜戰片市場內卷,如何拍出“味道”?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呂克】由中國香港名導陳嘉上執導、陳偉霆和王千源領銜主演的諜戰片《暴風》14日上映,這部以廣東地區爲舞臺背景的諜戰題材電影,將觀衆帶回那個動盪和驚險的年代,《暴風》反映出此類題材力求突破的嘗試,但在諜戰片市場內卷的今天,如何拍出獨特的“諜戰味道”,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雙雄對決”

《暴風》講述了中央紅色交通線汕頭站的一段歷史,通過上世紀30年代一對昔日兄弟在汕頭的重逢,展開各方勢力明爭暗鬥的劇情,歌頌隱蔽戰線的革命先輩用智慧與鮮血爭取勝利的英勇故事。與《懸崖之上》《無名》等同類題材相比,《暴風》的一大特色就是把舞臺設在中國近現代革命策源地之一的廣東。

作爲當年中央紅色交通線上的重要樞紐,汕頭站在傳遞情報、運輸物資、護送幹部等方面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爲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重大貢獻。《暴風》主創爲了讓影片更具真實性和代入感,特意爲全國上映準備普通話版、粵語版和潮語版三個版本,尤其是在故事的發生地和拍攝地汕頭,角色之間所用的潮汕對白、汕頭小公園等場景,以及工夫茶、英歌舞等典型汕頭風俗的出現,讓當地觀衆更有親切感。

作爲一部重現上世紀曆史畫面的諜戰片,《暴風》也是一部年代戲,該片主創在槍支、道具、佈景上力求貼近歷史,主角陳偉霆和王千源在扮相上也盡力還原人物時代特徵,讓“雙雄對決”的場面更具衝擊力。

陳偉霆和王千源飾演的好兄弟多年未見,再見時身份和時局都發生微妙變化,之後的情節發展對於編劇和兩人的演技都提出考驗。目前看來,導演名聲和預告片透露的信息拔高了觀衆對於這部影片的期待,然而最後成片卻有些令人失望:豆瓣均分只有5.2,上映4天的票房僅2263萬元人民幣,遠不如今年春節檔上映的同類影片《無名》。

有觀衆肯定《暴風》“對於潮汕市井風情的還原還是下了功夫,很有代入感,打戲和槍戰有港片味”,但也有不少人認爲“故事沒有講透,邏輯太混亂。劇情有些簡單,人物動機也過於想當然”。

“地域誤區”

對於一部諜戰片來說,也許經得起反覆咀嚼的劇情和充滿層次感的表演纔是成功的關鍵,相比之下,年代感的營造和動作戲的編排只是輔料。目前看來,《暴風》的問題恰恰出在劇情的孱弱和表演的錯位上,即便片中的潮汕風俗還原逼真、到位,對於其他地區的觀衆也缺乏說服力。

事實上,像《風聲》(2009年)等成功的諜戰片甚至可以模糊處理地域特徵。《風聲》改編自麥家的同名小說,講述抗戰時期汪僞政府的高官被暗殺後,日軍特務機關長武田懷疑暗殺行動是由北平地區共產黨領導人老鬼策劃,爲了徹底搜查抗日地下組織、找出老鬼,在剿匪司令部工作的5名嫌疑人被帶到裘莊,接受各種酷刑。《風聲》中的剿匪司令部可能建立在任何地方,觀衆也難以從片中角色的口音、做派來判斷其身份,然而這正是諜戰題材充滿懸念的魅力所在。

《風聲》的成功之處在於劇情紮實緊湊、人物表演逼真,而非強調時代感和地域性。事實上,強調地域也許是一個“誤區”。《無名》中的上海方言也成爲觀衆吐槽的一個焦點。

同時細節的打磨也是《暴風》欠缺的,李安拍攝《色·戒》時,僅幾場麻將戲就花了很大心思,不僅請“麻將專家”親自編寫臺本,現場教授演員如何打當時的麻將,還通過設計精妙的調度將每個角色的心理和身份都融入進去,挖掘當時汪僞政權複雜的社會背景,讓觀衆潛移默化地體會到女主角的心境,爲情節的發展做足鋪墊。

“時代味道”

《風聲》過去多年後,諜戰片近期又有走紅的勢頭。張藝謀2021年的《懸崖之上》體現出他深厚的執導功力和對諜戰片的深刻理解,影片把故事背景設在冰天雪地的東北,通過描述特工小組成員間的默契配合,以及地下共產黨員在特殊時期的“角色扮演”,體現了隱蔽戰線在殘酷年代可歌可泣的犧牲奉獻。

相比之下,婁燁的《蘭心大劇院》(2019年)則另闢蹊徑,借用電影和戲劇表演的虛虛實實、演員臺前幕後的不同身份,給諜戰的動機和歷史真相人爲構建懸念,對於觀衆的理解也提出更高要求。

同樣,導演程耳的諜戰作品也具有強烈的風格化傾向,從《羅曼蒂克消亡史》到《無名》,程耳鏡頭下的上海灘魚龍混雜,角色各懷鬼胎。他爲了追求獨特的“時代味道”,在美學上精雕細琢,爲每一個角色完美畫像,甚至不惜放棄部分敘事,也讓部分觀衆產生落差。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無名》雖有梁朝偉、周迅等演技派擔綱,但在春節檔只能排在第二梯隊,豆瓣評分停留在6.7。不過隨着《無名》的長線放映,越來越多觀衆認識到諜戰片也可以拍出各自不同的風格,導演的創新和堅持值得肯定和鼓勵,影片在下映前獲得9.3億元票房。

由此可見,對於如今要求越來越高的觀衆來說,諜戰片想要“突圍”面臨不小壓力:既要在懸念、反轉上扎穩根基,又要在動作戲、美學上有所突破,才能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真正敬佩片中的那些豐滿的角色,緬懷歷史上的無名英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