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2023年電影行業持續復甦,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官宣四月下旬在京舉辦,青島電影周、海浪電影周等多地電影活動也陸續展開。但其中,除了國民熟知的電影節,還有不少冷門電影活動,遍地開花的它們結果如何?
作爲資深電影策展人,沙丹蔘與過不少國內權威電影節活動,他表示:“電影節的功能非常多樣,在國家層面,有通過電影節介紹政策和產業釋放信號的功能。電影節不光有電影競賽和展映,還有大師班、高峯論壇等,跟外交有很多關聯,可以把電影節作爲文明互鑑、國與國之間文化交流的場合。影迷最希望在電影節可以看各個國家一些平時難得一見的影片,各地政府有時候都會有一些需求,因爲電影節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明星,星光熠熠,這時媒體也很願意去報道,會帶來關注度、流量等。結合各地重要的一些大型活動,比如說旅遊周、旅遊季,這時候要去配套電影活動;很多文化傳承,都會通過電影這樣銘記社會文化記憶的形式去呈現。大家現在可以看到遍地開花的情況,是現在電影發展的一個過渡階段。”
對於很多影迷而言,電影節最讓人驚喜的,莫過於可以在裏面看到許多鼎鼎大名的經典電影,在大銀幕上觀看它們,其體驗是非常不一般的。今年北影節展映的《2001太空漫遊》,便是大師斯坦利·庫布里克執導的科幻電影里程碑作品,科幻領域的後起之秀如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系列等,很多都對這部“老前輩”進行過致敬。
《2001太空漫遊》這樣的經典電影在北影節展映過不止一次,每一次都能引發影迷在購票平臺“哄搶”,今年北影節4K版本的《悲情城市》《天若有情》及IMAX版本的《2001太空漫遊》,售罄時間分別爲驚人的6秒、8秒、9秒,而搶票環節中,售票平臺的點擊量是春節檔最高峯期的十倍以上。在這種極其“儀式化”的搶票行爲中,影迷對電影的熱情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由此帶來的話題、流量,都足以證明電影節作爲一種文化形式,是受到廣大影迷們支持的。
也正是因爲這樣,各地都在摩拳擦掌,爭相舉辦電影節。從電影的生產角度而言,電影生產主要還是集中於幾個城市裏,比如北京,便是一個著名的電影城市,所以北京國際電影節在此舉辦,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電影節的舉辦,勢必會邀請大量電影人前來參展,而在他們交流參觀的過程,除了爲當地帶來流量之外,電影人很有可能會發掘出當地可以拍攝的故事、景點等等,在今後拍攝,用大銀幕爲當地宣傳。一些電影節形式則注重當地的文化傳承,例如武術之鄉佛山的功夫電影周、《廬山戀》拍攝地的廬山愛情電影周等。在各種文化活動中加入電影這個元素,會使電影節在各地都會有不同層次的體現。
電影節是城市的一張文化名片,如法國小城戛納,因爲舉辦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戛納國際電影節,而成爲國際電影的焦點。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電影人,從世界各地彙集到這裏,既欣賞佳作,也促成了許多合作。因爲這張文化名片,每年也有不少影迷前去參觀這座城市,爲這座小城帶來了相當多的遊客。
除了像北京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這樣綜合性的大電影節,還有一些“專攻”某方面的電影節:如美國的聖丹斯電影節就致力於推廣獨立電影,還有一些電影節把策展重點放在某個類型,如強調奇幻電影的錫切斯國際奇幻電影節、專注恐怖電影的尖叫電影節等,這些電影節都因爲獨具特色而引起一部分影迷的關注,也滿足了許多有着不同電影愛好的觀衆。可以說,電影節既有利於電影發展、電影人的交流,也能夠有效帶動策展城市,讓這個區域因爲電影節而備受矚目。在電影節中,更鼓勵各位電影人在觀影、論壇過程裏產生有趣的思維碰撞,從而爲電影創作激發新的思路;一些青年導演在電影節中可以和前輩溝通學習,同時電影在獲獎後,也有利於在觀衆之間傳播,更好被觀衆所理解。
辦電影節好處多多,但辦好一次電影節,難度也不小。首先要有國家政策的允許與支持,還需要策展的基本資格,同時選址也很重要,足夠大的城市,才能夠承載大體量的電影節活動,或者選擇有特色的旅遊城市,讓參展者體會當地的風土人情。當政策、資格、場地等條件都具備後,還需要專業的策展團隊,運營整個電影節的選片、邀片等環節。電影節從立項到舉辦,有非常多複雜的環節,但也正是因爲有這樣多的策展人在爲此努力,才能讓電影節形成如今遍地開花的勢頭。
電影展遍地開花的時候,觀衆們不僅僅在期待花香宜人,也更加期待花開過後,電影的碩果實實在在。
文/麥考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