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還能動,一定還會拍”
“國家越來越強大
慢慢就會把中國文化推廣出去”
近日,從影60年、即將70歲的成龍
又攜新的電影作品與觀衆見面
在接受總檯CCTV4《魯健訪談》欄目專訪時
成龍暢聊自己傳奇的影視人生
並堅定地說:“要打到不能打的那一天”
龍虎武師,太難了!
1961年,8歲的成龍被父親領到京劇大師于占元的戲曲班,成爲著名的“七小福”戲班門生。成龍就是從最底層的武行做起,開啓了自己的影視生涯。
在香港電影的幕後工種裏,武行替身、特技演員,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名字,叫作“龍虎武師”。
“我做了很多年的龍虎武師,大部分人不知道我們做龍虎武師的那種辛酸。”沒有威亞、特技,從高空一躍而下是龍虎武師們的家常便飯,跳完後劇組工作人員上前詢問有沒有事,“受傷了,明天就換人。”
做一些普通人做不了的,就是成龍成名之路的起點。而從起點到頂點,是動作和危險動作的區別。“我做危險動作,變成一枝獨秀,但也很可憐,換回來的就是斷手斷腳。”
隨着觀衆“胃口大開”,成龍在電影中的動作危險係數不斷升級,“每一次觀衆看我,就想要看我的花絮,我是怎麼受傷的,電影裏有什麼大的動作,跳巴士、跳樓、划水……到了後面根本沒有再可以做的了。”
電影《警察故事2》中有一場爆破戲,裝炸彈裝了一個禮拜,在實拍時,爆完的一剎那,女主角張曼玉的替身直接原地呆住了。
“她一下子傻掉了,我一個人站在那兒,我喊‘進來啊’,副導演一把推她進來,我才把她抱住,她全身都在發抖。”
以前拍動作片都是實打實的,沒有特技和電腦特效,“現在越來越安全,但沒有當年的動作片好看了。”
真打真摔,過時了?
近些年來,流量當道,技術迭代。許多年輕人似乎對“拳打腳踢”的戲碼不再感興趣,各類特效也讓“真打真摔”的功夫電影面臨着巨大的衝擊,作爲參與締造功夫電影光輝歲月的成龍,曾說自己從一個大廈“飛”到另一個大廈,就是“開機、跳、進醫院”。
而如今的他也在思考,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武林江湖,是否正在落下帷幕?
成龍坦言,現在很多電影投資商都看重流量明星,“不會打沒關係,投資商要用有流量的演員,戲好、口碑好,但票房不好就不投了,幾乎要向市場流量低頭。”現在這樣的局面似乎很難再產生成龍、李連杰。“今天來講我們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作爲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探索者和見證者,成龍早已成爲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代表之一。很多來自全球的影迷正是通過他的電影認識中國、瞭解中國、愛上中國。
“只要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發行商、片商也好,就會以這個市場爲重。他們就會想盡辦法拍‘討好’中國觀衆、全世界華人的電影,慢慢就會把我們真正的中國文化全部推廣出去。”
快70歲,還打嗎?
“想象不到,一剎那就60年過去了。”從影60年的成龍參演電影超200部,總票房超過300億。很多成龍的影迷在網上說,不忍心看他再跳、再受傷了。但成龍卻說,只要還能打、還能跳、還能翻、還能演、還能導,希望每一年都有一部電影,這是他對自己的承諾。
成龍說,影迷越愛護他,他越要做一些69歲的人做不了的事情給大家看。“我現在不會做以前那種危險動作,但會做我現在還能做的動作,我會打到不能打的那一天。”
等到80歲時,雖然不能“滾”了,但打兩下子沒問題,對此成龍很自信。“我馬上想到一個畫面,89歲的我演一部戲,從始至終都拿着柺杖,當有一個人欺負我孫女,我突然來兩下,觀衆一定會拍手。”
只要能動,成龍就會繼續拍電影。在他的腦海中還有一個普通人不敢想、也不願想的畫面,“我這個人百無禁忌,如果有一天我在片場上走了,多美好。”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衆號綜合CCTV4《魯健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