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騰騰中國年】龍年春晚,展現中國萬千氣象

作者:尋彧

龍騰虎躍迎新歲,萬戶千家樂融融。大年三十晚上,春晚的腳步如約而至。今年,中央廣播電視總檯《2024年春節聯歡晚會》以“龍行龘龘,欣欣家國”爲主題,爲觀衆獻上一臺精彩紛呈、熱氣騰騰的文化盛宴。

春晚弘揚傳統文化,展現中國風采。“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圖騰,今年春晚以“龍”爲主線,將龍的元素貫穿其中,龍舞、龍燈、龍舟、龍袍,如功夫微電影《爭春》將舞龍與武術巧妙結合,一招一式間盡顯中國傳統武術魅力;創新推出一批“龍”的主題節目,用龍的動畫、音樂、舞蹈、藝術,爲觀衆打造了一個多姿多彩的龍的世界。如歌曲《龍》以鏗鏘的歌聲詮釋了中國人心中龍的精神,描繪了中華兒女奮發向上的精氣神;雜技《躍龍門》驚險刺激地上演了“鯉魚躍龍門”的民間傳說,寄託着夢想實現的美好祝願。

除了“龍”的演繹,創意年俗秀《別開生面》用方言唱出各具特色的地方面食,舞蹈演員們與麪塑作品趣味互動,展現出我國多元的飲食文化和熱氣騰騰的人間煙火;《年錦》中形制考究的漢服和優美典雅的中國傳統紋樣,展現千年文化之美;全民齊誦《將進酒》,豪放灑脫、蕩氣迴腸,真人與動畫的融合,將長安城中的浪漫具象化,激發無數人的自豪與共鳴。這些節目之所以令人讚歎和感動,正是因爲它們通過極具創意的藝術形式,將傳統文化具象化表達,讓民族瑰寶的“根”和“魂”化爲觀衆喜聞樂見、可見可感的文化盛宴,這本身就具有強大的感染力。這種創造性轉化不僅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更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繼續發揚傳承乃至走向世界。

春晚關注百姓生活,反映社會現實。如《我的家鄉我的歌》匯聚各地民歌歌手,凝聚鄉音鄉情,唱出對故土的無限眷戀;《咱家來客了》講述東北老闆招待南方遊客的暖心故事,生動刻畫了當前旅遊熱潮下熱情似火的待客之道;《看動畫片的我們長大了》帶“大兒童”們重溫童年經典動畫,喚醒兒時美好回憶。這些節目記錄平凡的暖心事,唱出各地的鄉土情,延續觀衆的童年夢,將美好生活搬上舞臺,幽默演繹現實故事。

秉持“人民的春晚”原則,各行各業的普通人繼續成爲春晚的主角。他們洋溢着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新時代氣息,也詮釋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紮根農業的“農大丁同學”、在深圳街頭彈鋼琴的工人大叔易羣林、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飼養員譚爺爺、鐵路工作者劉影……他們是各行各業一線工作者的代表和縮影。廣大勞動者紮根基層、不懈奮鬥,是社會前行的不竭動力,是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力量。春晚致敬普通人,點贊勞動者,正是因爲這些普普通通的衆多的“小人物”,最能代表中國人的奮鬥精神,最能反映新時代的風貌。

一場歡樂的盛會,一次文化和精神的洗禮。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告別今宵,站在嶄新的起點,我們一起迎接信心滿滿的甲辰龍年!(尋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