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晚,辭舊迎新的2023北京新年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演,現場座無虛席,因疫情而暫時停擺的國家大劇院也從這一夜開始再度拉開了演出大幕。
新年音樂會再度拉開演出大幕
2022年12月31日晚,國家大劇院音樂廳上場口大門開啓,國家大劇院音樂藝術總監呂嘉走過鮮花環繞的舞臺,在觀衆熱烈的掌聲中向全場致意。一曲《紅旗頌》震撼奏響,在呂嘉的帶領下,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與合唱團用波瀾壯闊的旋律爲不平凡的2022年留念。
琵琶名家趙聰與樂團合作的《福吉天長》祥和應景,歌唱家張立萍獻聲的《春之聲圓舞曲》洋溢節日氣息,小提琴名家呂思清演繹的《陽光照耀着塔什庫爾幹》恣肆飛揚……從始至終,音樂會精彩紛呈,高潮迭起。而藉助網絡的力量,音樂家們真摯的祝福飛往了更遠的地方。據初步統計,這臺演出的全網直播總點擊量超過了4200萬次。
線上演出點擊量超44億次
2020年4月,突然襲來的疫情仍未散去陰雲,在那個寂靜的春天裏,貝多芬振奮鼓舞的樂聲在國家大劇院的穹頂下奏響,繼而沿着網絡飛入千家萬戶。“貝多芬的音樂充滿力量,我們想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爲武漢加油。”參與了這場演出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首席李喆回憶道。
這種在疫情暴發之初被視作“權宜之計”的特殊表演方式,竟然漸漸掀起了行業內的一場風暴。至今近三年來,“春天在線”“聲如夏花”“華彩秋韻”“冬日之約”四季循環,儘管疫情有時反覆,但每個週六晚上,線上演出都堅持與觀衆準時相見。截至2023年1月2日11時,國家大劇院線上演出已播出163場,全網總點擊量累計超44.39億次,其中,2022年度已播出60場,累計點擊量超14.58億次。
觀衆叩開劇場藝術大門
在藝術門類上,線上演出從編制相對簡單的室內樂起步,迄今已覆蓋了音樂會、歌劇、舞蹈、話劇、戲曲、舞臺藝術電影等多種類別,僅在2022年12月的“十五華年 藝心爲民”直播周特別策劃中,就有原創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新制作普契尼歌劇《托斯卡》、音樂紀錄片《世界指揮大師在中國Ⅲ》、原創話劇《林則徐》等各種形式的節目輪番登臺。秉承着藝術普及的責任感,國家大劇院在線上演出中融入了“乾貨”滿滿的演前導賞環節,從劇院多維的藝術空間到中秋月下的頤和園、位於北京中軸線的正陽門城樓,從專題記錄式、直播式、訪談式到探祕式、導覽式、多語種,300餘位藝術家、主持人、專家學者受邀詳解作品內涵,爲觀衆叩開通往劇場藝術的大門。
優質藝術資源與時代共鳴
在演出呈現上,國家大劇院緊扣時代主題,不斷創新。每逢重要的時間節點,線上演出總是及時予以回應。2020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奇妙的和諧”主題音樂會音畫相融,在音樂與雕塑、歷史文物、建築的火花碰撞中展現藝術的多元包容;2022年5月21日,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80週年之際,“文藝爲人民”特別節目選取延安時期至今的經典曲目配合歷史影像,致敬偉大的延安精神……此外,在兒童節、建軍節、中秋節等節慶時刻,線上演出都以優質的藝術資源與觀衆共情、與時代共鳴。而隨着“8K+5G”直播、XR技術、虛擬全景聲特效功能等前沿科技手段的落地應用,視聽效果越發驚豔的線上演出見證着藝術與科學的頂峯相會。作爲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和行業引領者,“在演出形式、拍攝手法、場地合作模式等方面,我們不斷創新,鞏固深化,用科技爲藝術賦能。”國家大劇院副院長宮吉成說。
“線上演出的開創,消除了觀衆欣賞高雅藝術的空間距離,成爲‘雲端劇場’的典範,在行業中起到積極向上的引領示範作用。”音樂評論人陳立說。(記者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