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奇譚》連創紀錄:由成功提取經驗是專業人士的使命

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和B站聯合出品的國產動畫《中國奇譚》於2023年首日迎來首播,一經上映,便收穫了衆多觀衆的廣泛好評。官方近日宣佈,播放量1個億小目標已達成,併發布賀圖慶祝。此外,官方還表示,目前這部動畫在B站追番量破400萬。據悉,該動畫短片集由八個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立故事組成,在觀衆面前鋪陳開一個極具中式想象力和審美魅力的“妖怪”故事集。

意外躥紅的《中國奇譚》,一路高開高走,開播以來,叫好又叫座。其豆瓣評分長時間維持在9分之上,妥妥是國產動畫的正名之作。考慮到國產動漫產業已較長時日未見精彩作品的尷尬現實,橫空出世、備受讚譽的《中國奇譚》幾近封神,可算奇蹟。

就整體觀感而言,《中國奇譚》片如其名,相當之“中國風”。本土的主體論,涵蓋了整個影視進程。中式審美、水墨畫風,乃至於整個故事框架,都是中國式的呈現。八個短片對於古代志怪小說、筆記雜談的致敬,直接直白、坦誠用心。

覆盤國產動漫長期不振的主要肇因,在於兩個層面:其一,製作技術落後於人,導致視覺呈現不如人意;其二,想象力枯竭,寫不出引人入勝的故事……從現象級的《中國奇譚》來重新審視上述邏輯,我們會發現,國產動漫產業一些積極的變化正在發生。比如說,製片技術環節的差距正在縮小,特別是對於“特效渲染”“後期技術”與水墨工筆、傳統美術融會貫通的結合,更是創造了讓人驚豔的效果。還是那個上美影,又不再是那個上美影!

當然,稍顯遺憾的是,即便如《中國奇譚》這般的神作,也依舊未能完全擺脫“想象力枯竭”的問題。八個小短片,均取材自古代的志怪小說,這種“考古式創新”,仍可算是“想象力枯竭”的又一佐證。

被日漫、美漫反覆沖刷,觀衆不可避免會發生感官鈍化、審美疲勞。加之國潮風起雲湧,上美影的這部《中國奇譚》可謂生逢其時。八個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動畫短片,呼應了身份認同與東方文化的熱潮。成功有偶然因素,但亦非偶然所能解釋,由偶然出發,去了解觀衆的口味與訴求,去提煉通用的成功經驗,則理應是動漫創作人士矢志不渝的使命。(然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