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藝《正紅旗下》首演贏得滿堂彩

“三年以來,我們從關掉劇場,到恢復30%、50%、75%上座率,到今天,是第一天迎來100%的觀衆!”1月18日晚,北京人藝開年大戲《正紅旗下》在首都劇場成功首演,面對滿場觀衆的熱烈掌聲和喝彩聲,導演馮遠征攜衆主創登臺謝幕時激動得喜極而泣,“我希望,71年的北京人藝重新開始,讓70年之後的北京人藝除了繼承,還有發展,將是一個全新的面貌!”

●屋頂成了舞臺視覺主體

作爲北京人藝恢復100%上座率推出的第一部作品,由老舍原著,李龍雲編劇,馮遠征和閆銳導演,濮存昕、楊立新、梁丹妮、王茜華等人藝衆多名角主演的《正紅旗下》,一經開票,九場演出就迅速全部售罄。首演當晚,整個劇院都洋溢着“開門紅”的喜慶氣氛。

拉開大幕,《正紅旗下》的整個舞臺視覺表達就區別於以往傳統的京味話劇。不見熟悉的市井小院、京城宅門兒,而是代之以紅色的屋頂、整齊的琉璃瓦,用象徵的元素呈現出老北京城的特點。在這個以屋頂爲視覺中心的舞臺上,蒼茫世間中的芸芸衆生來來往往,完成一次次時間與空間的分割與串聯,既寫實又寫意。舞臺表現形式上,也大膽借鑑中國傳統戲曲樣式,結合舞蹈形式,展現出八旗場面,讓觀衆在宏大的氣勢中,想象當時的生活。

●“老舍父子”三次相見感人

作爲一臺羣像戲,《正紅旗下》場次多、人物多,演員多達40人。每位演員都使出渾身解數,讓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出現在舞臺上。

濮存昕飾演的老舍是劇中靈魂人物。“老舍”在舞臺上穿梭,通過他的“所聽所見所想所感”連接歷史和時間,多空間、多維度地展現劇中情境。劇中最後一段獨白,由濮存昕親自創作,樸素真實的臺詞展現了老舍的精神世界。而楊立新飾演的老舍父親,既帶有他對老北京生活和文化的瞭解,又強化了人物的民族精神。劇中老舍父子的三次相見,更是跨越了時空與生死的界限,感人至深。

梁丹妮飾演的姑媽和王茜華飾演的大姐婆婆,在舞臺上以鮮明的人物性格,豐富的內心情感,詼諧的情節設計,上演了多場精彩的對手戲。王剛飾演的雲翁、傅迦飾演的正翁、吳珊珊飾演的老舍母親以及劉輝飾演的福海二哥、雷佳飾演的博勝之、楊佳音飾演的多老大、何靖飾演的多老二等一衆角色,都只有寥寥數次出場,但通過各具特色的表演,演繹出生動的時代衆生相。

●觀衆盛讚人藝開門紅

將老舍先生遺作《正紅旗下》改編成戲劇搬上舞臺,對今日的北京人藝來說,有着傳承和創新的雙重意義。正如導演馮遠征所言:“人藝的開局,演的是老舍先生的作品;70週年後,人藝的新開局,也是用了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先生的原著加上李龍雲先生的改編、續寫,我們希望用這兩位京味兒作家的作品來開啓人藝新的征程。”青年導演閆銳也表達了作品獨特的藝術追求:“幽默中有苦澀,嬉笑中有同情。是一個人,一個家,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精神。”

《正紅旗下》的全新亮相,贏得了觀衆的好評。劇評人解璽璋感嘆道:“這臺戲排成如此規模,呈現得如此精彩,首先要向兩位導演致敬,二位爲這臺戲動了不少腦筋,想了許多辦法。這段歷史搬上舞臺是很不容易的。”《新劇本》雜誌主編林蔚然也讚道:“開年看到如此精彩的大戲,令人精神爲之一振。北京人藝迎來開門紅。”主持人張澤羣也評價道:“看到老舍先生欲言又止的故事,被馮遠征帶領的人藝演繹爲新的史詩。”(記者 王潤 方非 攝)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