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摳書拍”之外,人物性格立體更勝原著

電視劇《三體》播出過半,17萬網友打出了8.1分的網絡評分,可以說無論是原著黨還是普通觀衆,對這部帶有懸疑性質的科幻作品給出了肯定的評價,而其中最受好評的是電視劇對幾個關鍵角色的改編,在小說中原本只是推進情節發展的“工具人”,在電視劇中變得更加有血有肉,甚至更具有成長性。

作爲《三體》的第一部,小說內容與其說是科幻,不如說更加偏重懸疑,爲了揭祕三體文明這個概念,故事進行了層層疊疊的鋪墊。從角色塑造上來說,第一部中的男主角汪淼更像是個負責推進劇情、代入讀者視角的“工具人”。相比之下,在劇版《三體》中,張魯一飾演的汪淼顯得更爲豐富立體有成長。

劇中的汪淼,在經歷倒計時與宇宙閃爍時,更多地展現出一個科學家的敏感、脆弱與單純,科學信仰的動搖甚至讓他的世界觀產生了動搖。在警察史強幫助汪淼擺脫內心恐慌之後,不論是汪淼爲學生們普及物理知識,還是他作爲臥底前往“科學邊界”組織探尋真相,人物顯示出的都是對自己學術研究的篤信。一個曾經有些不諳世事的知識分子,開始變得勇敢堅強,而觀衆也隨着人物一起成長,時而憂心忡忡,時而激情澎湃。

作爲劇中最有“觀衆緣兒”的角色,於和偉飾演的史強不僅成了笑點擔當,相比原著也增加了更加豐富的個性。在原著中,史強的人物特質原本只是“匪氣”“粗中有細”“不按牌理出牌”,劇中的史強則更加善於反思自己,也更善於改進自己的不足。經過幾次互動,史強了解了汪淼的爲人,就很快糾正了自己對科學家的偏見,改掉了手機備註上汪淼的外號,並開始暗中惡補物理知識,劇中這些人物刻畫體現出史強對知識的尊敬和對未知的敬畏。

爲了鼓勵和寬慰困擾中的汪淼,史強還做了一個倒計時器掛在身上與汪淼共進退,表現出超乎常人的共情能力。辦案過程中,史強的直覺與經驗讓他的猜測往往“八九不離十”,他與女記者鬥智鬥勇,與同僚一起對案件抽絲剝繭,加上演員於和偉對角色出彩的設計和詼諧的臺詞,讓一個充滿煙火氣的智慧警察形象躍然眼前。

因爲對原著的忠實還原,劇版《三體》播出後,被網友戲稱爲“摳書拍”,不少原著文字勾勒出的宏大場面,在劇中被還原得“嚴絲合縫”,其中獲得認可度最高的,體現在三體遊戲的製作上。遊戲中,出現在每個文明的人物都被賦予獨特鮮明的特質,每個文明毀滅時的場景,也都具備末日的衝擊感。

新近播出的劇情中,“秦始皇人列計算機”的段落震撼到了很多劇迷。電視劇在表現壯觀恢弘的“人列計算機”時,還配上了被喻爲東方最古老搖滾樂的華陰老腔,使得3000萬士兵進行二進制計算的遊戲場景“氣吞山河”,把很多原著黨想象中的小說畫面完美還原到了熒屏上。

不過,也正是因爲對細節還原的執着,導致《三體》的故事情節推進較慢。對於一部懸疑作品而言,一天一集的更新讓不少觀衆感到意猶未盡,尤其對於很多沒看過原著的觀衆而言,在節奏緩慢的情況下,追劇的確需要更多的耐心。(記者 邱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