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忘海誓山盟定終身,玉簪玉墜留寶貝。你不知別後風雨打春蕾,自護芬芳留寶貝……”昨天一早,上海越劇院的排練廳就熱鬧起來,紅樓團正在爲新春演出季的重頭演出之一《玉簪記》進行聯排。
繼春節假日期間尹袁版《紅樓夢》、袁範版《梁山伯與祝英臺》在西安亮相,古戲樓版《紅樓夢》在豫園海上梨園登臺後,越劇《碧玉簪》《玉簪記》《李娃傳》今起在天蟾逸夫舞臺、宛平劇院連續上演,《迎元宵——越劇摺子戲專場》也將在2月4日、5日登陸大世界。這樣的熱鬧與忙碌將是上海越劇院今年的主基調,院團的演出日曆已寫得滿滿當當,名家新秀將陸續帶着看家劇目前往北京、福建等多地演出,與全國越劇迷們共享佳作。
“時隔七年重新拾起這部戲,雖然有壓力,但經過這些年在舞臺上的歷練,如今對角色的理解也更飽滿了。”徐派小生名家楊婷娜對記者說道。連續排完《偷詞定情》《逼侄赴試》兩場重頭戲,楊婷娜已是滿頭大汗,雙頰通紅。這兩折演出幾乎佔到全場的一半,楊婷娜將一氣呵成,連演近60分鐘。與崑劇《玉簪記》不同,越劇中《逼侄赴試》一折的分量大大增加,其中的“五拜”唱段還是戲迷間傳唱的經典。
《玉簪記》原爲明朝高濂所作的傳奇,亦是京昆的傳統劇目。1996年,越劇表演藝術家錢惠麗和陳穎首次在越劇舞臺上精彩演繹了道姑陳妙常與書生潘必正衝破封建禮教的愛情故事,其中王公子、王姑等全新人物也使戲劇故事更加生動有趣。
此番再度排演該劇,老師錢惠麗全程爲楊婷娜的表演把關,細摳動作和表演。把握好潘必正的書卷氣和對愛情的理解是楊婷娜演出的重點,“潘必正是個可愛的角色,不能演得老氣橫秋,他與道姑又是第一次戀愛,要把那份朦朧感刻畫好”。暌違許久與老搭檔再度合作《玉簪記》,陳妙常的扮演者傅派花旦盛舒揚坦言:“一上臺,熟悉感和默契感就都回來了。”
在楊婷娜看來,《玉簪記》是一出有觀衆緣的戲,“這部劇基調喜慶歡樂,每每演出臺下都是笑聲一片,非常適合在新春期間表演”。這些年,也常常有戲迷在微博下給她留言,詢問什麼時候能再次看到該劇,“有浙江的戲迷知道這次演出後,早早就計劃好了要來上海看”。盛舒揚亦有同感:“越劇中正劇、悲劇偏多,作爲一部輕喜劇,《玉簪記》貼近生活,越劇觀衆喜聞樂見。”
今年,上海越劇院將步履不停地前往各地演出。2月12日,《玉簪記》將在太倉大劇院舉行公益惠民演出;3月,久演不衰的《紅樓夢》與《梁山伯和祝英臺》將亮相廈門,新編連臺本戲《甄嬛》則將登陸泉州;4月,《紅樓夢》與《西廂記》將與北大學子見面。越劇發源於浙江,興盛於上海,異彩紛呈的宗師流派更是上海戲曲界的寶貴財富。去年,上海越劇院舉行了紀念越劇改革80週年暨袁雪芬誕辰100週年主題晚會、紀念越劇宗師王文娟專場演出,吸引了全國越劇同行和觀衆的參與。接下來,上越計劃將越劇宗師金採風與傅全香的紀念演出推廣至長三角,把流派的魅力傳遞給更多戲迷。(記者 王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