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節檔”看中國電影結構性調整與升級

除了67.58億元總票房之外,今年春節檔還被稱爲“史上最強春節檔”“口碑最強春節檔”“史上最長春節檔”等。從這些稱呼當中,我們既看到了各方對春節檔整體品質的認同,也看到各方對新一年中國電影的希冀。

回望整個春節檔,其中既有激動驚喜,也有失落遺憾。2023年春節檔就這樣承載着各方的期盼,努力走向中國電影的新希望與新未來。

話題性是影片高票房的重要保障

電影是注意力經濟,它需要在單位時間裏引發觀衆最大的關注度與注意力,吸引最大層面的觀衆。這其中的關鍵之一就在於影片要以一切可能的方式產生話題,或者用年輕網友的話說就是“埋梗”,由此引發觀衆的集體討論,進而延伸到全社會對電影的關注。而話題度的高低不僅在影片上映前期起着重要作用,也在上映後對影片的市場走向有着關鍵意義。

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在今年春節檔“雙雄多強”的局面中,《滿江紅》與《流浪地球2》位居總票房榜前兩位。而深究兩部影片能夠在這樣一個激烈競爭的檔期脫穎而出的原因,其中有一個共同的指向就是兩者不論是在電影上映前還是上映後都維持着良好的討論度。首先,從兩者的主創團隊來看。《滿江紅》導演張藝謀,主演沈騰、易烊千璽、岳雲鵬等人,《流浪地球2》的主演吳京、劉德華等人,均自帶流量和話題性。同樣,因爲第一部在觀衆之中的認知度和普及度較高,《流浪地球2》還未上映便引起衆多觀衆的關注。與此同時,電影主演吳京、劉德華等人亦是自帶流量和話題性。其次,從兩者的題材來看,《滿江紅》天然擁有同名詩詞和岳飛這樣的大IP,《流浪地球2》則有前作的認知度和普及率打底。因此,根據貓眼專業版提供的數據顯示,兩部影片的全網熱搜累計上榜話題數和討論度也在同期上映的影片中佔據前列。

影片良好的話題性引起了更多觀衆對影片的關注,從而吸引更多觀衆的觀看。而更多觀衆的觀看以及影片自身較好的質量,又進一步使其具備了更高的話題性和討論度,進而引起更多觀衆對影片的關注乃至觀看。兩部影片就在這種話題性的良性轉換之中,成爲春節檔票房的“雙雄”。因而從多個方面來看,話題性依然是當下中國電影想要獲得良好反饋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之一。

當然,話題性的背後是影片的品味和質量。沒有影片品味、質量的保障和支撐,話題性本身也不可能走得太遠。

類型涵蓋多元但“閤家歡”及其內核仍然佔據主導

以往多數觀衆對春節檔電影形成的檔期印象就是喜劇、閤家歡等。在今年春節檔中,這種印象並沒有被徹底打破和顛覆,而是隨着檔期的不斷優化以及成熟,逐漸朝多元化發展,即一方面在影片類型的選擇上並沒有全然地傾向於檔期印象,另一方面或在宣發或在故事內容的呈現上希望獲得一種閤家歡的表達和效果。

比如《滿江紅》雖然是一部充滿懸疑元素的作品,但是影片在進行宣發、營銷的時候將重點放在了“喜劇”上,更加突出影片可能會帶來的喜劇效果。影片的宣傳語就是“懸疑管夠、笑到最後”,上映後還發布“笑着過年”版預告,新春推廣曲《今夜無眠》也強調“今夜無眠、笑着過年”,並且沈騰和易烊千璽的演繹也盡力營造出歡樂喜慶的氛圍。不能忽略的是,對沈騰、岳雲鵬等明顯帶有喜劇標籤演員的選擇,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瞭電影相關方希望增加影片給觀衆的喜劇印象和喜劇效果。

同樣,《流浪地球2》不論是在影片內容的表達上還是宣發、營銷的重點上都更加傾向於親情、友情、愛情等人類最基本的情感。影片中劉培強爲了實現妻子最後的願望帶她回到了上海老家,兩人在一片廢墟上懷念曾經的家;圖恆宇因爲意外失去了女兒,他希望通過數字爲女兒打造數字生命;航天員張鵬在生命最後一刻爲劉培強指明生還之路,並且影片始終強調應該“爲家而戰”,爲“下一代而戰”。在營銷上,影片的主題歌強調“愛與陪伴”;劉培強、圖恆宇等單人預告片亦是圍繞親人、愛人展開。

而不論是《滿江紅》對喜劇的強調還是《流浪地球2》對家,對親情、友情、愛情等的突出,其在根本上都是希望能夠實現閤家歡的表達與呈現,從而喚起更大範圍內更多觀衆的觀影熱情。與此同時,《熊出沒·伴我“熊芯”》能夠在激烈的春節檔競爭佔據票房第三名的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瞭閤家歡的影響力。

此外,電影《深海》在老少咸宜的動畫形式上更多地融合了奇幻類型和對抑鬱症羣體的關切;《交換人生》作爲一部喜劇電影,其內容表達則隱含了當下的一些熱點問題。

從以上的分析結合春節檔的票房表現可以看出,雖然影片類型多元,但僅就目前而言,閤家歡依然在春節檔中佔據着重要位置,是春節檔獲得良好效益的關鍵所在。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當下中國電影依然存在着較爲明顯的檔期依賴,而中國電影如果想要實現良性發展不可避免地需要進行檔期優化。觀衆的電影消費、欣賞都是多樣化的,所以對春節檔這樣的重要檔期做優化,關鍵之一就在於提供多樣化、多類型、多品種的電影來滿足不同觀衆的觀賞需求。如此而言,今年的春節檔電影類型多元雖然沒有取得實質性明顯的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是近年來中國電影發展的體現,也給中國電影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系列電影展現系列的優勢與效應

今年春節檔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系列電影所展現出的優勢與效應。這種優勢和效應突出表現在電影《無名》與《熊出沒·伴我“熊芯”》在上映前後的票房以及上座率對比上。

《無名》是由程耳導演,梁朝偉、王一博等人主演的電影,在上映前因爲主創團隊較爲強大的影響力給影片帶來了較高的關注度和話題性。上映之前,《無名》一度超過《滿江紅》和《流浪地球2》成爲春節檔票房預售第一名。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在初一電影正式上映時《無名》取得了1.37億票房,位列票房排名第三名,《熊出沒·伴我“熊芯”》則位列第四名。但是在上映後的第二天,《熊出沒·伴我“熊芯”》就超越《無名》位列第三,並持續保持。與此同時,《熊出沒·伴我“熊芯”》雖然在上映第一天票房不如《無名》,但是影片59.9%的上座率明顯高於《無名》41.8%的上座率,位列當日春節檔所有上映影片中第一名。

這其中當然存在很多原因,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於《熊出沒·伴我“熊芯”》本身的系列電影優勢與效應。該片是“熊出沒”系列的第九部,在前八部電影的積累下,該系列已經形成了較爲穩定的系列電影品牌,與觀衆之間形成了“可靠性信任”乃至“誠實性信任”,可以給目標觀衆羣體提供“有保障的觀賞快感”。這也就意味着二者之間有了更多的情感勾連和穩定關係,從而建立起一種長期性的關係。此時觀衆對於該系列的消費所達成的就不僅僅是“交易心理契約”而是“關係心理契約”。這會促使觀衆系列電影進行消費,其中也就包括對系列電影中的新電影《熊出沒·伴我“熊芯”》進行選擇和消費。

相較於《熊出沒·伴我“熊芯”》,《無名》雖然有着良好的話題性,但它並沒有與更多的觀衆建立起“誠實性信任”,許多觀衆與影片之間達成的仍是“交易心理契約”,存在的更多是交易關係。加之上映後影片在與多數觀衆建立共情共鳴共振方面有所欠缺,因而在面對與許多觀衆已建立起情感勾連和穩定關係的“熊出沒”系列時略顯疲軟。

《流浪地球2》亦是如此。首部電影獲得觀衆“可靠性信任”的信號放出,更爲直接地向觀衆提供了系列影片的質量信號,促進觀衆對《流浪地球2》的關注、選擇和消費。

2023年的春節檔承載了太多的意義,其中有明顯的“報復性消費”;而其諸多表現也讓許多一度陷入困惑乃至失望的中國電影人再次看到中國電影的可能和希望。據筆者個人的觀察,2023年春節期間也出現了旅遊的報復性反彈,分流了相當一部分觀衆。因此,筆者預計2023年春節檔之後可能會出現一個史上最強的“後春節檔”。無論如何,面對亟待進行結構調整和升級的中國電影,中國電影人應該以今年春節檔爲契機,踔厲奮發,努力創造中國電影更加美好的明天。

(饒曙光 作者爲電影理論家、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