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戲劇形式演繹另類愛情

2月14日晚,易立明導演根據以色列國寶級劇作家漢諾赫·列文經典劇作改編的“都市情感三部曲”第一部——音樂戲劇《亂我心者》,在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首演。演出前還特意安排了“悅我心者”愛情主題音樂會和“醉我心者”演後音樂派對,首次亮相的大華室內樂團,獻上美妙的音樂,與大家共度浪漫之夜。

當晚6點半,走進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的觀衆,先被一層劇場前廳的美妙樂曲所吸引,由鋼琴、小提琴和人聲共同演繹的《Moon river》《The rain》《Love me tender》《loving you》《夜來香》等經典老歌,讓人陶醉在美好浪漫的氣氛當中。

40分鐘的音樂會結束後,觀衆們走進歌劇院。晚7點30分,音樂戲劇《亂我心者》正式拉開帷幕。這部風格獨特的作品,以舞臺上的樂隊現場演奏開場,一上來就體現出音樂元素在劇中的重要性。臺上沒有太多舞美和道具,主要以多變的燈光和音樂展現劇中人物看似荒誕不經,實則耐人尋味的愛情故事。男主人公拉姆卡執着地愛着女歌手啦啦,甚至無視啦啦不停更換男友,還誤以爲好朋友和啦啦有私情而心生嫉妒。但當啦啦最終抱住他的那一刻,他又直接把啦啦推開,因爲他並不需要真正擁有啦啦這個人,他更在乎的是自己對愛情的感覺。他對啦啦的情感,正應了那句話:“我愛你,與你無關。”爲了讓中國觀衆更好地理解,演出還進行了一定的本土化改造,臺詞出現了“藍色港灣”“亮馬河”“好運街”等北京地名,引得觀衆席不時爆發出笑聲。

作爲一部音樂戲劇,劇中每個人物的不同情感,每段情節的變化發展,都會有相應的音樂響起,來對應、烘托劇情和塑造人物。幾位演員一個個能演會唱,在現場樂隊的伴奏下,獻上一段段根據劇本臺詞改編、表達內心世界或愛情觀念的原創歌曲,給觀衆帶來藝術的享受和內心的思考。樂手們也一個個多才多藝,不僅能演奏多種樂器,還同時扮演其他角色,跳進跳出,爲作品增添更多靈動和幽默。

演出結束後,觀衆們又移步至一層咖啡廳,繼續參加“醉我心者”演後音樂派對,一邊享受美食美酒,一邊欣賞音樂,同時還可以和劇組主創與演員面對面暢談,或和其他觀衆朋友交流分享看戲感受。現場氣氛輕鬆熱烈,一直持續到深夜,大家纔在滿足感中盡興而歸。

■現場快訪

導演易立明(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藝術總監、院長)

愛情不是簡單的男歡女愛

記者:音樂會+舞臺演出+沙龍派對,您怎麼想出了這樣的形式?

易立明:我早就想這樣做了!每部作品首演之後,都安排這樣的沙龍派對,讓觀衆們和主創、演員一起暢飲聊天,平等地探討藝術。這個想法之前因爲疫情原因而受到了影響,現在終於可以實現了!戲劇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情感交流,希望我們的藝術中心能夠搭建讓大家更好溝通的平臺。這樣的城市藝術空間才真正有活力和生命力。

記者:繼“醫學三部曲”之後,您又推出了主打愛情的“都市情感三部曲”,這是基於一種什麼樣的考慮呢?

易立明:不久前,有朋友問我在排什麼戲?我說,我在排一個對人來說最重要的戲。對方問我,那是什麼樣的戲?我讓朋友猜。他說,生存還是毀滅?有什麼比這個問題更重要?我說,難道你不覺得愛情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嗎?我相信愛情是永恆存在的,因爲那是人類最基本最重要的情感。但我說的愛情,不是簡單的男歡女愛,而是形而上的,是人生觀、價值觀。所以儘管這是一部愛情喜劇,但我不認爲戲劇只是給人講故事,而是可以對我們的情感世界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記者:您爲什麼選中了漢諾赫·列文的作品作爲“愛情三部曲”的首部作品推出呢?而且爲什麼會選擇音樂戲劇這種形式?

易立明:漢諾赫·列文是以色列當代最偉大的劇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着對生命的思考,犀利、機智,富有詩意,耐人尋味。我第一次看到《亂我心者》這個劇本就被吸引住了,因爲它充滿了生命的激情,劇中人物情感充沛,雖然是喜劇形式,但是寫得深刻豐滿。當時我就覺得要用音樂戲劇的方式來展現,因爲很多臺詞都很詩意,如果直接用中文對白演繹,會讓觀衆覺得有些不自然,所以選擇了讓演員用演唱的方式來表現。而且我不想用現實主義方式去排這個戲,所以用音樂來打破時空的限制。

記者:您怎麼理解劇中拉姆卡這個人物呢?

易立明:我理解的拉姆卡是一個對自己生活懷有美好想象的人,他的行爲和思想既真實又深刻。你可以從他身上看到中國的阿Q,美國的阿甘,西班牙的堂·吉訶德,古希臘的西西弗斯,甚至《等待戈多》中的艾斯特拉貢和弗拉基米爾。拉姆卡真正害怕的並不是失去愛情,而是害怕失去對愛情的期待。他是一個一如既往,對愛情不懈追求的人。但他又不是一個行動主義者,當幸福來到他面前的時候,他並不敢去接受,所以他又是一個非常軟弱的人。正是這樣近乎荒誕的真實讓我很感動,有了創作的衝動。也希望這樣一個獨特的人物能給大家帶來感悟和思考。(記者 王潤)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