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似水流年”掀起交響熱潮

無形的音樂千變萬化,“流水”是常常與之相連的意象。2月17日至18日晚,呂嘉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攜手著名大提琴家秦立巍連續兩晚登臺。“似水流年”的音樂會標題,巧妙凝練地概括了整臺演出的藝術精神。

上半場,音樂會在青年作曲家姚晨的新作《遠渡》中啓幕。《遠渡》的靈感來自著名藝術家韓美林的作品《天書》,那些瑰奇神祕的形象、符號和文字觸發了姚晨無限的想象,進而引領他深入瞭解韓美林本人的藝術生命。當國家大劇院發來創作邀請時,《遠渡》水到渠成。“我希望能用管絃樂隊這艘大船,承載着遠古的靈魂渡越漫漫時空,傳遞文明與人性的不朽。”姚晨如此詮釋標題“遠渡”的含義。

2月17日晚,呂嘉執棒的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帶來了《遠渡》的世界首演,水琴、排鍾等異常豐富的打擊樂器,低沉如大地轟鳴的絃樂、管樂等,無不營造出“天外之音”般的洪荒與神祕之感。全曲收束後,87歲的韓美林走上舞臺,認真而激動地對觀衆們說,從《遠渡》中,他彷彿聽到了“來自上天和宇宙的聲音”,“我沒有想到,《天書》真的跨界到了音樂。音樂以極度的抽象來塑造形象,是藝術界頂層皇冠上的鑽石。”

接下來,秦立巍與樂團合作的《逝去的時光》奏響。《逝去的時光》由著名作曲家陳其鋼爲大提琴和樂隊而作,以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泛音旋律作爲主題並貫穿全曲。樂曲開篇,秦立巍用大提琴奏出主題,在長笛與雙簧管的伴奏下,悠遠意境引人入勝。隨後,《梅花三弄》的旋律層層遞進,鋪墊變化,帶動整首作品的情緒高潮迭起,懷念“逝去的時光”的感傷如涓流匯聚,逐漸成洶湧巨浪,又在尾聲部分歸於寧靜。

秦立巍將大提琴飽滿深沉的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成爲全曲中絕對的亮色。當大提琴最後幾聲泛音伴着主題漸漸消散,全場觀衆在短暫的安靜後,旋即爲秦立巍與樂團的精彩演奏爆發熱烈喝彩。

下半場,呂嘉執棒樂團演繹了勃拉姆斯《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這部寫於湖邊的作品如同純樸感人的田園詩,落日餘暉般的第一樂章率先營造出寧靜和煦的美好氛圍,第二樂章壯美嚴峻,大提琴奏出了勃拉姆斯最美妙的旋律之一。再經過充滿奧地利鄉間風味的舞曲般的第三樂章,第四樂章綻放出狂歡的熱烈色彩。在近乎歡呼的氣氛中,全曲結束,音樂的力量再一次點燃了北京的夜晚。

馬上就訪

秦立巍:我與北京觀衆的距離非常近

記者 高倩

當《逝去的時光》推進至後半程時,管弦樂團的演奏宏大而激烈,短暫“休息”的秦立巍垂目沉思,醞釀着琴絃上又一段湧動的情愫。作品標題“逝去的時光”,讓秦立巍感慨良多,共鳴良多。他長居新加坡,已有近三年未能來到國內,“對我來說,這三年好像過去得非常快,沒有留下太多能記得住的瞬間,的確是‘逝去的時光’。”

“懷念”的味道,近來總是縈繞在秦立巍心頭,《逝去的時光》中有幾段重要的旋律,“本來就很讓我們懷念從前,現在更能體現它的意義”,臺下的觀衆同樣讓他感到懷念。去年夏天,秦立巍回到國內,從青島開始,他的演出走過了北京、杭州、貴陽、西安等多個城市,“我在臺上看到許多熟悉的面孔,就像看到親人一樣親切。那麼多願意一直追隨我的觀衆還在身邊,我覺得非常幸運。”

作爲聞名世界的大提琴家,秦立巍到訪的城市很多,但北京始終是他心中特別的一站。秦立巍是上海人,“上世紀90年代,我第一次來到北京,感覺就是一個字,‘大’。”而隨着走過的地方越來越多,北京的城市氣質在秦立巍心中越發獨特,“大家總說上海很‘洋氣’,廣州的感覺很像香港,而北京恰恰是讓我覺得非常有中國特色的城市。逐漸瞭解北京之後,你會更覺得它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包容性也很強,它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又帶着非常濃郁的中國情懷和東方特色。”

北京的觀衆同樣讓秦立巍印象深刻:“北京的音樂愛好者在國內數一數二,他們很能理解我的演奏。”此次兩場音樂會,足以證明北京觀衆對秦立巍的喜愛:當《逝去的時光》結束,秦立巍起身致謝時,全場響起此起彼伏的“bravo(好極了)”,熱情的觀衆裏還有不少拼命鼓掌的小朋友。“現在,我在北京的音樂會不比上海少,如果看樂季,有時候還可能比上海更多,我與北京觀衆的距離是非常近的。”秦立巍說。

在北京建設“演藝之都”的路上,秦立巍非常樂於見到,如今室內樂有了明顯進步。室內樂是幾個人在舞臺上用音樂的語言不斷對話,需要觀衆靜下心來,打開心胸去認真地聆聽其中非常細膩的內容。“只有當一個城市的音樂市場成熟到一定的水準,室內樂才能開始發展,北京正在或是已經跨過了這道坎。室內樂在中國,特別是在大城市發展得蒸蒸日上,這是一個自然的也讓我覺得非常高興的過程。”

很快,秦立巍與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巡演即將開啓,他要帶上的作品仍是《逝去的時光》。“它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從更加宏觀、長遠的角度來講,它也是一部對中國大提琴事業而言意義重大的作品。”《逝去的時光》由著名作曲家陳其鋼創作於1995年,多年來常演不衰。“它不僅有陳老師在法國時對色彩的追求,也有《梅花三弄》的旋律,是非常迷人的東西方文化的對話。”

秦立巍肩上有着推廣、弘揚中國大提琴的使命感,“鋼琴,我們有了《黃河》協奏曲;小提琴,我們有了《梁祝》;大提琴也需要這樣的經典。作爲大提琴家,能經常演奏《逝去的時光》這部代表中國文化的作品,我很幸運。”(記者 高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