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乒乓》聲效逼真有如身臨其境

由鄧超、俞白眉執導的體育勵志片《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2月17日全國公映,該片除了有多場激烈的乒乓球比賽場面外,還在片中使用了杜比全景聲Object技術來製作音樂。據悉,這是國內首部將物體碰撞的聲音作爲音樂環繞聲效果來使用的電影。日前,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該片的音樂監製于飛。

乒乓聲成爲音樂的一部分

于飛負責《中國乒乓之絕對反擊》中所有跟音樂有關的製作,她透露,這部影片的主題音樂請來了《碟中諜》的作曲、著名作曲家勞倫·鮑爾夫來創作。不過最值得稱道的,卻是這部影片的音樂音效部分,“這是國內音樂首次採用了杜比全景聲Object技術,讓片中出現的乒乓球聲音作爲音樂的一部分,成爲音樂講述故事的重要手段。”

“等了這麼多年,我終於等到了一個可以做全景聲Object的片子。”于飛感慨道,所謂“Object”,就是“對象”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有一個點狀的東西可以在觀衆頭頂以及四周來回地晃,讓你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據悉,Object作爲音樂用音效化處理最早出現在2015年好萊塢科幻大片《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中,看過的觀衆可能會記得,各種飛行器的音效在自己頭頂上盤旋轟鳴的效果。

于飛回憶,當初自己看完劇本後,就嚮導演鄧超提出了兩點想法:一是主題音樂要給人熱血沸騰同時又溫暖的感覺,二是影片中要有一些幽默段落。“乒乓球跳動的節奏,就像學音樂的人心中的節拍器,在腦海裏是揮之不去的。我希望把乒乓球的聲音作爲音樂的一部分,架構在杜比全景聲的技術上,從而讓觀衆感受到聲音的環繞感。”

創作靈感源於運動員訓練場

于飛的創作靈感來自開拍前演員們的訓練,乒乓球不斷跳動的聲音觸動了于飛的心絃,“我突然意識到,我們可以將乒乓球的聲音採樣,當作影片音樂的一部分。”於是,她就請聲音指導錄了很多乒乓球跳動的聲音作爲素材。比如在影片的開頭,鄧超飾演的教練戴敏佳在國外追趕小偷的這場戲,觀衆就能夠聽到乒乓球不斷跳動的聲音,“這會讓觀衆更好地代入到故事裏。”

片中另一場戲,是講一個年輕運動員被領導問話,他自信地說了一句自己是“大國重器”。話音落地,一堆乒乓球散落的聲音,烘托了氣氛。于飛透露,這個主意是鄧超提出來的,效果很好。

花了10個月才製作完成

雖然在音樂中使用Object從技術上看難度不算大,但是製作起來非常繁瑣,于飛的團隊花了近10個月才完成。“我們的聲音必須對應着準確的畫面,片子每改一次,音樂就要改一次。”

除了配樂使用了Object技術外,《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在歌曲的製作上也可圈可點。于飛介紹,兩首主題曲《這裏沒人叫“喂”》和《光榮之路》都採用了杜比全景聲應用Object的方式進行混音,《光榮之路》還請來人大附中金帆合唱團和北京愛樂合唱團,用童聲合唱,“片中最後說的是未來的希望在這些孩子身上,當童聲在四周響起時,聲音圍繞感很強。”

在電影音樂領域耕耘多年,她對影片音樂運用有特別的看法,“希望慢慢做減法,當片子本身在表演和視覺上足夠清晰時,就不需要突出音樂。音樂放在最需要體現它價值的時候,才能畫龍點睛”。(記者 王金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