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文旅”能否“雙向奔赴”?

近期,《狂飆》《三體》《去有風的地方》等多部電視劇熱播,帶火了劇中的取景地。許多劇迷慕名前往拍攝地打卡,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的效應,拓寬了“影視+文旅”的想象空間和發展可能。

熱播劇助力文旅業升溫

濃郁的田園氣息和治癒風格讓《去有風的地方》深受年輕觀衆追捧,劇中旖旎的南國風光讓雲南大理成爲春節假期最火熱的出遊地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春節期間,《去有風的地方》帶動大理白族自治州文旅熱潮,接待遊客人次同比增長了219%。從藝術創作與地域文化相輔相成的角度出發,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格的建築、服飾、美食,爲故事的發生創造了具有詩意的展現空間,助力了拍攝地的文旅經濟發展,實現了影視和文旅的相互成就。

儘管《三體》是一部“硬核”的科幻劇,但紮實的劇情和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讓衆多觀衆“上頭”。劇中主場景作戰中心取景寧波博物館,隨着劇集熱播,成功帶動了該博物館遊覽熱潮。

《狂飆》帶火了“京海市”,其取景地廣東省江門市也迎來旅遊業的“狂飆”。劇中,墟頂老街、水埠頭等歷史街區多次出現,不少遊客跟着電視劇打卡江門的歷史街區。據統計,1月14日至30日,取景地江門的相關景區消費人次環比增長近5倍。自1月以來,隨着《狂飆》的熱播,江門搜索熱度月環比增長近130%;廣東江門的旅遊搜索訪問量半月間增長163%,帶動整體旅遊訂單量環比增長121%。

“戲紅景熱”也需冷思考

近年來,爆款影視劇帶火冷門景點及取景地的現象屢見不鮮,藉助影視IP賦能,文旅融合成爲衆多景區吸引遊客的新方式。

天津擁有數量龐大的歷史風貌建築,被稱作“萬國建築博覽會”,豐富的歷史文化建築資源也讓天津成爲許多影視劇取景的首選地。電影《風聲》《歸來》《梅蘭芳》《建國大業》《建黨偉業》,電視劇《我是餘歡水》《人到四十》《獵狐》《歸去來》等數十部影視劇作品都曾在天津取景拍攝。

有專家表示,“影視+文旅”本質上是一種流行文化引致的旅遊現象,具有突發性、短暫性、不可預見性等特點。儘管影視旅遊帶火的景區和目的地往往能紅極一時,但由於影視旅遊資源規劃開發和投入不足、配套服務和設施不夠完善等原因,部分網紅影視目的地旅遊熱度只是“曇花一現”。景區和所在目的地如何承接和消化影視作品帶來的流量,將其轉化爲拉動旅遊消費的新動力,是推動影視旅遊發展的關鍵。

取景地的“出圈”需要藉助影視劇的“爆紅”,而景區本身也要從自身文化屬性出發打造具有獨特地域性的文旅IP,讓影視文化和旅遊文化融合,提升“影視+文旅”的文化內涵,才能真正實現二者的“雙向奔赴”。(記者 張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