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漫威宇宙”遭遇電影週期律

《黑豹2》與《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簡稱《蟻人3》)先後在國內院線上映,讓漫威迷們時隔多年再次在大銀幕上觀看到這一漫長系列的最新兩部作品。

其中,《蟻人3》於2月17日在中美同步上映,是漫威系列第五階段的頭部作品。影片緊接“復聯4”的劇情,講述了“蟻人”斯科特和“黃蜂女”霍普意外和女兒凱茜等誤入量子領域。在這個奇特的未知世界中,他們不僅遭遇了這裏的“土著”居民,也對上了漫威電影宇宙最強反派——征服者康。

《黑豹2》的上映相比北美延遲了三個月,但作爲疫情後第一部迴歸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的漫威電影,仍然吸引了足夠的關注。影片緊接《黑豹1》的劇情,在年輕的國王“黑豹”特查拉不幸去世後,蘇睿等人需要繼續保護瓦坎達,抵抗那些覬覦振金的邪惡力量,並意外地與海底族人開啓了全面戰爭。

不過,這兩部電影在內地的票房表現與剛剛過去的春節檔裏的國產電影相比有天壤之別,影片的口碑和評價也在及格線附近徘徊,這都展示出漫威系列在中國電影市場的疲軟之態。可以說,中國電影觀衆,對於漫威電影的態度正在逐漸發生變化。這既與這兩部影片本身的創作問題息息相關,同時也體現出新一代年輕觀衆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和文化價值觀念。

超級IP支撐下,“電影宇宙”成爲行業熱詞

時間回到2008年,當時的中國電影業在世紀初的產業改革的推動下正在一路高歌猛進,票房規模不斷擴大,院線影片的強大商業訴求催生了“拼盤式大片”,雖然明星雲集、場面宏大,但彼時的中國觀衆逐漸厭倦了拼盤電影中的空洞人物和混亂劇情。《鋼鐵俠》的引進讓當時的觀衆眼前一亮。老IP故事的嶄新包裝,小羅伯特·唐尼演繹的生動角色,加上硬核視覺效果和足夠強度的戲劇性敘事,都爲中國觀衆帶來了世界電影的最新趨勢。而隨着《復仇者聯盟》對於不同電影角色和故事線的整合,超級IP支撐下的“電影宇宙”的概念正式地成爲行業熱詞,也一次次地吊足觀衆胃口。從《鋼鐵俠》不足一億人民幣的內地票房,到2019年《復仇者聯盟4》以遠超預測的42.5億元位列中國年度票房的第三位,漫威系列成爲中國電影院的常客,不僅獲取了累計超過200億元的票房,也培養起一批超級英雄的粉絲。

不過,隨着中國電影業的持續發展和不斷成熟,漫威在前些年所展現出來的相對於國產電影的明顯的產品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長津湖》《萬里歸途》等新主流電影、《我不是藥神》《人生大事》等溫暖現實主義電影、“白蛇傳說”“封神榜”等動畫電影以及《流浪地球》系列所帶火的中式科幻電影,都展現出越來越成熟的電影工業化水平,不僅成爲中國電影市場的寵兒,也形成了深遠的社會文化影響力,是探討中國當代發展的熱點話題。

相比之下,進入到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的漫威電影雖然延續了高概念水準,但與中國觀衆的主流文化需求漸行漸遠。當下中國觀衆更期待看到的不僅僅是大銀幕上的娛樂產品,而且還應當是能夠喚起普遍共情、表達社會心態的具有當代性的影視作品。換句話說,中國青年觀衆的觀影目的不再僅僅是宣泄和消遣,而且還需要尋找共鳴、尋找自己與社會的連接,也尋找自己的身份認同。漫威電影、乃至於傳統好萊塢大片的風光不再,都和中國電影文化的上述變遷息息相關。

當然,漫威系列自有其主題設計和文化指涉。雖然電影是娛樂工業體系打造出來的文化消費品,但它也忠實地展現出社會價值觀和文化品位的變遷,提供了獨特的“時代之眼”。早期較爲成功的鋼鐵俠系列和美國隊長系列都不約而同地映射出全球化時代因地緣政治和文化衝突而帶來的人類危機。圍繞着超級能力所代表的超級權力,他們面臨着內外困境,西方國家的既有政治制度也在全球性的挑戰下搖搖欲墜。以黑豹系列爲代表的新近幾部影片則將種族議題和性別議題納入到英雄敘事中,《黑豹1》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這部影片成功地塑造出一位非裔超級英雄主角,並通過虛構的瓦坎達這一國度批判了西方對非洲大陸的殖民歷史,在虛構故事中表達了第三世界國家追求自主和平等的正義訴求。不過,上述主題在當下中國的語境中並沒有能夠引發廣泛共鳴,這是影視劇在跨文化語境中常見的文化折扣現象。而更深層次的問題可能是,爲了保持“政治正確”,這些電影很難展現矛盾衝突的複雜性。最終的結果是,提出了重要議題,但卻給出了幼稚答案。

“週期電影”規律,漫威宇宙的新挑戰

即使不考慮中國觀衆的態度變化,近年來漫威電影也普遍面臨着創作瓶頸。

首先,這與電影宇宙本身的特點密切相關。上世紀中葉,西方電影學者在研究青春片、西部片、黑幫片等類型電影的時候,提出了“週期電影”的概念。他們發現,特定的電影類型的流行具有周期性的特徵:當觀衆厭倦了反覆出現的敘事模式的時候,這一類型就陷入低谷,需要等待新一輪的創作革新和主題革新後,纔會進入新的流行週期。

對於漫威電影來說,也必然會遭遇到週期性的挑戰。這是因爲,電影宇宙、電影類型和IP,都需要不斷地自我重複和自我指涉,這樣才能夠在觀衆的頭腦中建立牢固的品牌和認知框架。其中,體現得最明顯的就是彩蛋的使用。但是,隨着這一系列電影的數量增加,關於敘事和主題方面的公式化的批評開始逐漸增多,觀衆的口味相比最初幾年也水漲船高,這也是所有系列電影的共同挑戰。

爲了突破流行電影的“週期律”,漫威宇宙從兩個方面展開創新努力,其成敗得失恰好也體現在了《黑豹2》和《蟻人3》中。第一個方面的努力是對於人物前史的豐滿,並藉此拓展產品類型的豐富程度。除了黑豹系列外,近年來的電影《黑寡婦》和《毒液》,以及劇集《旺達·幻視》和《洛基》,走的都是這個創新路線,創作方面不乏閃光點,同時也通過不同的人物類型去吸引不同的觀衆羣體,從而擴大整個電影宇宙的粉絲規模。第二個方面的努力是世界觀的不斷拓展。《黑豹2》通過尋找振金建構出一整個海洋部落及其水下科技,被很多觀衆拿來和《阿凡達2:水之道》作比較;《蟻人3》則通過重返量子領域而爲漫威的第五階段提供了龐大的世界觀以及新的反派人物。

但是,人物前史的敘述和世界觀的拓展,也爲觀衆帶來了不小的認知負擔——相比於一個已經熟悉的漫威宇宙,新的人物和新的假定世界對創作來說既是機遇,也是危險。體現在《黑豹2》中,是影片時長的過度增加帶來的觀影疲憊。體現在《蟻人3》中,則是龐大世界觀設定之下卻最終講述出一個簡單的家庭童話和父女和解。影片對於整個系列的世界觀設定的功能和影片自身的主題表達之間落差過大,降低了故事本身應有的戲劇性強度和主題深度。例如,在《蟻人3》的高潮段落,蟻人的女兒凱茜劫持了無線通訊,向受到壓迫的量子領域的“原住民”們發出號召,弱小的人們爆發出巨大的勇氣,不懼犧牲地參與到對征服者康的最後決戰中。這一場景和《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十分類似,但所產生的藝術效果有天壤之別:相比於後者因勇氣和犧牲所帶來的情感震撼,《蟻人3》中的這個段落就顯得浮皮潦草、僅服務於熱鬧的奇觀場景和蟻人父女最終的攜手勝利。

上述段落的創作問題,其實也存在於這兩部影片的多處地方,當漫威電影不得不在自我重複和自我更新之間保持平衡時,如何將龐大的世界觀和普遍接受的共享價值更好地融爲一體,是一個重要挑戰。

梁君健(作者爲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