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檔電影市場迎來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同時,題材各異的幾部新片顯示出的一個共同特點引發業界關注。《流浪地球2》片長2小時52分鐘,《滿江紅》片長2小時30分鐘,《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片長2小時18分鐘,《無名》片長2小時8分鐘,《深海》片長1小時55分鐘,《交換人生》片長1小時50分鐘。對於平均時長100分鐘的國產電影,春節檔影片都是超長影片,這種現象是否會成爲流行趨勢?觀衆能否接受?
標準時長源於技術心理原因
盧米埃爾兄弟拍攝的電影《工廠大門》於1895年12月28日在法國一家咖啡館公映,因此這天被公認爲是電影誕生的標誌。在此後的百餘年中,電影一直以膠片形式拍攝、放映,基於技術與心理原因,90分鐘到120分鐘成爲電影的標準時長。天津電影公司經理梁煜說:“從技術方面講,以前的電影膠片都用兩個拷貝箱裝載,一個箱子可以裝三個拷貝盤,每盤大概15分鐘,因此片長就是90分鐘左右,很少有100分鐘到120分鐘的電影,那樣會給電影發行帶來很多困難。從心理學角度看,觀衆的注意力會在90分鐘到120分鐘得以保持,超長時間會引發分心等問題。直到2008年前後,數字拍攝與放映技術取代了膠片,電影時長的技術因素被打破,但從心理學層面講,觀衆還是更容易接受標準時長的作品。”
超長電影不會成常態
今年春節檔影片超長現象,在業界看來屬於個例,並不能成爲流行趨勢。天津左岸影城經理董洪銘表示:“從觀衆角度看,現在大家都被短視頻影響,習慣欣賞簡短內容,影片超長會讓人看片時注意力分散,對影城來講,超長電影的排片是個大難題,100分鐘的電影,影城單廳全天可排7場,而超長影片只能排6場。好在今年春節檔重磅大片雲集,超長電影對市場整體影響不大,但這肯定不會成爲常態。”
在業內人士看來,超長電影可以有,前提是要有誘人的故事做支撐。梁煜表示:“《流浪地球2》承接前作的內容,信息量非常大;《滿江紅》的故事反轉達到14次,令觀衆沉浸其中;《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展現了1993年哥德堡世乒賽、1995年天津世乒賽等大賽,特殊題材、特殊製作、特殊創作模式的影片,根據故事內容需求增加時長是可行的,但電影創作者應以講好故事爲標準,而不是滿足於講一個長故事。”董洪銘則直言:“影城和觀衆最關注的是影片質量,如果影片質量高,時長不是障礙,我們會堅持排映。”(記者 張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