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樂器+現代樂隊表達江南詩意

春日之美,江南尤盛。作爲江南地域文化代表省份之一的江蘇,不僅有風景,更有着深厚的人文積澱。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以文以畫歌詠江蘇勝景,江蘇的風格、江南的風度在抽象的音樂中又要如何表現?3月12日晚,江蘇省演藝集團民族樂團將攜手指揮名家王甫建等多位知名演奏家、青年演奏家在紫金大劇院爲觀衆帶來《江風雅頌》大型原創民族管絃音樂會,演出共有8首曲目,均爲首度亮相的原創曲目。

本次曲目的主創之一,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管絃樂學會常務理事及指揮專業委員會會長王甫建表示,在他看來,對於同一主題,音樂的創作邏輯和具象化的文字、繪畫創作有着顯著不同,音樂的抽象性讓觀衆對景象有了更豐富的想象和感知空間,“我們這臺(音樂會)創作的構思,是基於音樂的抽象表達性,藉助民族樂器演奏和現代樂隊相互結合,形成一個比較立體的音樂結構,藉助(樂器)音色來讓人感受、想象、理解江南的意境。”

《江風雅頌》以鐘鼓大樂《大樂永歌》開場,王甫建對這些曲目做了簡單的詮釋,曲目二胡與樂隊《金陵歌謠》是第一首曲目,“現代二胡發源於江蘇,所以我們用二胡來表現江南的歌謠,再者,二胡既有民俗文化的一面,也有文人文化的一面。”曲目琴歌合樂《千古詩情》所使用的古琴則是非常典型的、代表着古代文人文化的樂器,“古琴一彈,就能把人拉到詩歌文化的意境當中。”曲目琵琶與樂隊《蘇韻》則融合進了評彈的元素,“評彈是講故事的,我們用琵琶評彈來表達江蘇的韻味,這是江蘇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除了這些文靜的、柔美的江南詩意,江南也有激昂、澎湃的一面,鋼琴與樂隊《萬花綻放》和尾聲中國鼓與樂隊《江河奔流》兩首將以激昂奮進的旋律帶領觀衆感受更有現代意蘊的江南,主創選擇創新性加入了鋼琴這樣一個西洋樂器,爲的是表達江南文化發展到今天已與世界接軌。

這場音樂會彙集了不少國內知名的音樂演奏家,古琴演奏陳雷激師從古琴名家龔一,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演奏“太古遺音”。人聲演唱爲省演藝集團歌劇舞劇院獨唱演員周磊,二胡演奏爲青年演奏家陸軼文,她是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與文華獎的雙金獎獲得者,竹笛演奏家王鍵、江蘇省民族樂團琵琶首席王琛、青年鋼琴演奏家宋楊都將亮相本場音樂會。

江蘇省演藝集團民族樂團團長李陽介紹,《江風雅頌》是今年江蘇省民族樂團的重點新創劇目,每一年劇團都要推出一到兩部高質量的原創劇目。12日演出後,《江風雅頌》將會進入深度打磨階段,後續或將安排巡演、展演等演出日程。(記者 沈昭)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