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從3月8日晚開始,備受期待的上海崑劇團55出全本《牡丹亭》,作爲文旅部主辦的“新時代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劇目,在中央歌劇院舞臺上連演三天,呈現湯顯祖原著精髓,復原崑曲雅韻。

■舞美氣質飽滿濃烈與衆不同

此次上昆全本《牡丹亭》進京演出,安排在了去年剛剛建成的中央歌劇院新劇場。這個擁有全國歌劇院最大樂池和極佳聲學效果的劇場,爲這部崑劇大戲的演出增添了更多氣勢。該劇首次亮相北京舞臺,也吸引了衆多業界人士和戲迷前往。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親自到場。兩位主演羅晨雪、胡維露的指導老師、著名崑曲表演藝術家張靜嫺和嶽美緹也都來到現場。

“舊中見新、新中有根。精神上忠於原著,表現上力求創新。”這是導演郭小男對全本《牡丹亭》提出的創作理念,也是該劇在藝術表現上的顯著特點。3月8日晚亮相在衆人面前的上昆全本《牡丹亭》無論是舞臺呈現,還是演員表演,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不似大多數崑曲演出的素雅舞臺,舞美設計師黃海威結合宋明歷史文化和美學特徵爲這部作品設計的舞美和多媒體視覺,讓演出還沒開始,就流露出一種飽滿濃烈的氣質。

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舞臺的轉檯處理,如行雲流水般展現出閨閣、花園、社會等不同空間,前一場戲還是奼紫嫣紅的後花園,後一場戲已經是金戈鐵馬的戰場。《牡丹亭》場景宏闊,曲折跌宕,轉檯不僅解決了55出全本時空轉換的難題,讓複雜的換場和遷景用最流暢的方式完成,也有助於控制演出節奏和時長。因此演出雖然多達二十一出,將近三個小時沒有中場休息,卻不讓人感覺漫長,也幾乎無人中途離席,都沉浸在這虛實結合、唯美詩意的舞臺氛圍當中。

■青年主演颱風大氣表演細膩

最讓人驚喜的,還是扮演全部三本杜麗娘和柳夢梅的兩位青年主演,羅晨雪、胡維露不負衆望,颱風大氣,表演細膩,多次贏得現場觀衆熱烈掌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上昆全本《牡丹亭》和大多數版本不同之處,還在於“柳夢梅”由女小生擔綱。上昆有着女小生的傳承,此次扮演“柳夢梅”的胡維露師承著名錶演藝術家嶽美緹,崑劇大師蔡正仁也專門給胡維露說戲摳細節。無論團方還是導演,都希望將崑曲中的“女小生”這一美學傳統延續下來、不要斷代,而胡維露此次表現確實得到了衆多戲迷和專業人士的認可。

同時,上海崑劇團行當齊全、文武兼備的優勢,“五班三代”的強大陣容也讓全本《牡丹亭》中龐大的人物羣像得到精彩呈現,諸如“昆三班”梅花獎得主吳雙分別飾演“完顏亮”和“判官”兩個角色,而“昆五班”年輕演員扮演的春香、陳最良、杜夫人、石道姑等重要角色也都可圈可點。

看完演出,很多觀衆大呼過癮,也有不少觀衆意猶未盡,紛紛表示要連看三晚。現場觀演的濮存昕讚歎道:“感謝上昆全本《牡丹亭》,讓我們看到這麼大體量,接近原作的經典。郭小男導演和黃海威設計的舞臺,流動旋轉很自然,使戲很連貫。最主要的是詞美曲美人更美,呈現出崑曲最美的樣子。”

北方崑曲劇院編劇、中國戲曲學院客座教授王若皓看完後認爲“大氣、乾淨、現代”,他尤其欣賞每出戏結尾的“集唐”詩句,通過劇中人物首次呈現在舞臺之上:“這是特別顯露才華的地方,也是特別好的寫劇本方法,值得繼承。”

據瞭解,學習強國APP、保利票務視頻號和微博、文旅北京、中國聯通微博等都對演出進行了同步直播。(記者 王潤)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