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望道》今日發佈製作特輯,影片中大到建築環境,小到服化道細節,乃至陳望道額頭前的一縷白髮,都經過嚴格考據、精心設計。無論是演員形象,還是場景環境,都盡全力做到了真實還原,將觀衆帶入那個年代當中。
電影從劇本開發起,歷經兩年多的籌備,背後凝聚的是全體主創的心血與漫長的創作歷程。3月24日,走進影院的觀衆,將跟隨陳望道走進那段充滿熱血與激情的信仰年代,從中感受到主創團隊滿腔的誠意!
電影《望道》自籌備伊始,主創團隊蒐集海量的相關資料,並走訪《共產黨宣言》展示館、義烏的陳望道故居,更與陳望道之子陳振新教授、陳望道學生陳光磊教授等多次面對面交流,深入挖掘真實人物性格和生活細節,用珍貴的一手資料豐富電影中的人物形象。扮演陳望道的劉燁就表示,這段追尋“望道”足跡的過程十分珍貴:“感覺就是量變到質變,我覺得越來越能夠抓到陳望道先生身上的一些東西。”
“望道”不僅是一個人的名字,更象徵那個年代堅守信仰和真理的一羣人。陳獨秀、蔡慕暉、施存統、李漢俊、宣中華、俞秀松……他們是陳望道的親友,也是那個年代的“播火者”和“望道者”。電影《望道》以生動的筆墨描繪和致敬了這些先驅,導演侯詠稱,自己在閱讀資料的過程中,便深深被這些人物的魅力打動:“他們的生平故事太豐富、太有意思了。當你深入進去以後,會發覺每個人的生活都是那麼豐富多彩,都是那麼吸引人,會特別有興致去挖掘更多。”
在充分研究史料的基礎上,劇組在場景及服化道方面嚴格考據,1:1還原了浙江第一師範教學樓和陳望道的家,通過精心的佈置讓觀衆看到當年的復旦大學教室和新聞館。在拍攝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這場關鍵戲份時,爲了還原陳望道真實的筆記,劇組手寫了上萬字的文件和草稿。片中僅出現短短几秒鐘的《共產黨宣言》日譯本,也是劇組幾經周折遍尋數地才找到並復刻還原的。劇組還特意找來當年同樣型號的印刷機器,跟印刷師傅學習如何排版印刷,最終在影片中完整地展現出當年印刷《共產黨宣言》時的一整套流程。
《望道》美術指導李佳表示:“真實的東西、所有細節元素的疊加能增強場景的氛圍感、年代感,能夠讓演員獲得真實感受,幫助其塑造人物。年代戲,不僅是回憶,更是過往的一份情懷。尤其要在細節、氛圍、質感上下一番功夫,才能做出好的品質。”導演、編劇、攝影指導、美術指導、服裝造型指導、聲音指導、剪輯指導……《望道》的幾乎每一位幕後創作者都有過金雞獎及其他國家級獎項的獲獎或提名,這支幕後戰隊精益求精,用滿腔的誠意打造出一部充滿熱血和激情的年代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