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曹鬱、姚晨監製,青年導演喬思雪編劇執導,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巴德瑪、遊牧電子音樂人伊德爾領銜主演的電影《臍帶》將於3月18日全國公映。
影片講述音樂人阿魯斯(伊德爾飾)帶着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母親娜仁左格(巴德瑪飾)回到草原故鄉,幫助母親尋找記憶中的“陰陽樹”的故事。目前,影片正在全國路演中,被觀衆稱爲“一部看點十足的親情佳作”。
“逆位”的母子情兼具笑淚
電影《臍帶》聚焦一位阿爾茲海默症母親,與其懷揣音樂夢想的北漂兒子之間發生的親情故事。母親因病症忘記一切,一心想重返故土找尋幼時記憶中的家園。爲了防止母親走失,阿魯斯用一根繩子系在兩人腰間,似臍帶一般的連接,讓母子之間產生奇妙的“逆位”關係。
影片中,母親猶如回到少女時期,自由快樂地在草原上奔跑、舞蹈,阿魯斯則艱難地承擔起照護責任。
有笑有淚的劇情設定賦予母與子兩個身份的全新定位,一次關於血緣、尋根、告別的個體邊界探索之路在獨到細膩的視角下娓娓道來,溫暖治癒的力量在不經意間流淌,引發廣大觀衆對於親情關係的全新思考,有觀衆稱:“非常新穎、難得的親情視角,這部電影會引起各個年齡層觀衆的共鳴。”
中國式親情增添新註解
影片在笑淚兼具的溫情敘事下,埋藏着對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思考與解構。
影片中,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母親逐漸還原成孩童狀態,兒子阿魯斯時常化身爲母親的“父親”角色。在與病症對抗的“戰爭”中,兒子對母親的反哺和約束將傳統親子關係打碎重構,以臍帶爲意象,建立起一場回望生命源頭與探尋生命終點的解離之旅。
電影《臍帶》聚焦生與死的終極議題卻不顯嚴肅沉重,導演喬思雪以文本編織出強烈的女性意識,賦予片中母親娜仁左格母性形象的解綁,展現出由母親到女孩這一過程中的自由與釋放。深刻的情感與哲思交輝相映,令影片呈現出厚重而動人的創作表達。
路演觀衆紛紛表示,“在這部電影裏看見生命不同形式的告別”、“電影呈現出母子關係最初樣態,以及生命最初的模樣”。
金牌製作班底強勢集結
電影《臍帶》憑藉獨特視角與人文內涵,吸引了中國電影界一線影人的加盟,著名攝影師曹鬱、演員姚晨感動於其描繪的動人母子情感,共同擔任影片監製。
除此之外,作爲攝影“三金大滿貫”得主,曹鬱更是親自掌鏡出任攝影指導。電影《太陽照常升起》《一步之遙》剪輯師張一凡擔綱剪輯指導。曾爲《蘭心大劇院》《八佰》出任聲音設計的富康爲影片帶來獨特的聽覺美學。著名蒙古族世界音樂人烏仁娜擔綱配樂指導,呈現深遠悠揚的中國民族音樂文化。
美術指導趙紫冉、造型指導李宙都曾參與製作《八佰》、《我和我的祖國》等大熱影片。曾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的巴德瑪,以生動豐富的演技詮釋阿爾茲海默症母親,打動無數觀衆。
電影《臍帶》作爲90後女導演喬思雪的長片處女作,從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投走上院線銀幕,其特有的女性視角及人文氣質,在金牌製作團隊的加持下,綻放出獨一無二的光影魅力。
詩意美學加民族敘事
導演喬思雪是出生成長於內蒙古呼倫貝爾的達斡爾族,本片不僅是對母性角色的深情註釋,更是送給草原的一封情書。
電影《臍帶》全程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取景拍攝,曹鬱的美學風格將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展現得淋漓盡致,路演過程中獲觀衆大讚“呈現出中國獨特的草原美景,每一幀都是壁紙”!
此外,影片鏡頭語言極具浪漫色彩,新時代民族文化的創新表達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在細枝末節中展現古老自然的遊牧文化,以一條溪流,一寸土地銘刻着華夏文明的歷史印記,傳遞着中國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
有觀衆表示:“作爲一個在草原土生土長的人,這部電影讓我覺得尤爲親切,中國大地上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