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rt SPACE 採藝術空間首展《羽化》正式開幕

2023年3月25日, Uart SPACE,採藝術空間首展《羽化——七位藝術家的日常敘事》正式開幕。

自我、融合、蛻變

《羽化——七位藝術家的日常敘事》參展藝術家包括:荒木經惟、何塞· 勒瑪(José Lerma)、克里斯蒂·李·羅傑斯(Christy Lee Rogers)、羅曉冬、陸元敏、商成祥、魏子涵。

展覽展出近三十件作品,媒介包含油畫、攝影、裝置。這些作品由來自於不同國籍、背景及經歷的藝術家創作。

展覽主題“羽化”(feather)是圖形處理軟件中的術語,操作者以鍵入參數設定形體之間銜接的柔和程度。

“羽化”也是一個生物學詞彙,指化蛹成蝶的過程。兩者共同描述了展覽的文化方法——既保持自我的狀態去與外界融合,同時也在實現自我的蛻變。

開幕現場

展覽開幕活動當天,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鄭辛遙 、上海攝影家協會主席雍和、上海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常河、原上海藝術學院執行院長汪大偉、上海美術學院教授莊小蔚等,近百位嘉賓親臨現場。

從藝術家們的日常敘事中瞭解蘇州河周圍的藝術生態如何經歷羽化變遷,清清濁濁之間生根於此地的藝術家的日常視角如何轉變,同時期的國際當代藝術視角又面臨怎樣的境遇與革新。

《羽化——七位藝術家的日常敘事》由策展人吳雨晴策劃呈現,魯採LU STYLE集團董事長汪智傑親臨展覽現場,並發表致辭。

他表示採藝術空間,是魯採對於美學探索、跨界融合的全新嘗試,真正的大時代,在乎每一個人的精彩。

在展覽中呈現七位藝術家的日常敘事,藝術家將個人化的視覺感知在詩學和哲學的維度凝練,但這種深邃的視覺最後又回到了那種日常性的自然狀態,將思想回歸日常,讓事物的邊際模糊,正是我們所期待的文化——真正的融合不是改變彼此,消弭差異,而是在差異中自然銜接,這也體現着海派文化的寬容和秉持。

現場觀衆於開幕儀式後自由參觀七位藝術家基於各自研究和實踐的特定創作,由表徵入裏,通過繪畫和影像等多元形式,重新審視日常敘事,將日常生活中所見的景象納入到更深邃的視覺中探討,試圖在景色的交疊與對話中,揭示日常的內在聯結與思想邊界。

光影間回望

被撕開的時間

致辭後開啓了撕拉片拍攝互動活動:攝影師使用古董相機爲到場的朋友拍攝珍貴的撕拉片相片,使用世界上拍一張少一張,停產絕版的撕拉片攝影留念。

撕拉片有別於大衆熟知的拍立得相紙,更接近於膠捲的顯影原理,需要在拍完一張照片後手動拉扯出來,等過了相對應的顯影時間以後再將相紙撕開,將負片和照片分開。撕扯時會發出“撕拉”響聲,最終效果會呈現出別樣的意趣。

動人的凝結瞬間,不只光影的描摹,更是與展覽初衷照應——號召大家關注的日常視角的體現。撕拉膠片的不可複製,即時成像,和瀕臨絕跡特性都如展覽中的藝術品般歷久彌新,在亮相與光影間回望過去又產生新的互文對話。

Uart SPACE使用古董相機及撕拉片爲到場朋友們攝影,以此致敬即將消失的即時顯影時代。

探索無界之宴

活動現場,魯採也爲客人們準備了精緻的餐食。藝術的料理,料理的藝術,以風物之美爲藝術展覽增添體驗維度,與魯採一同在餐盤之間,感受時光的藝術品。

魯採,始終在探尋餐飲的完整體驗與美學感受。Uart SPACE採藝術空間,則是對此的全新嘗試。《羽化——七位藝術家的日常敘事》是Uart SPACE首展,既是魯採探索跨界可能性的全新嘗試,也是爲光臨此地的優雅靈魂展現的一次視覺、觸覺、嗅覺、味覺多重奏鳴的感官盛筵。

美食與藝術,各適其美,美美與共。新的生命力,就這樣在水波流轉的蘇河灣,於人間煙火的慎餘里,與您邂逅。

《羽化:七位藝術家的日常敘事》展覽持續至5月22日,採藝術空間爲預約觀展制,歡迎各位在滬同好掃描文末二維碼預約現場參觀。在新生的歷史建築內體驗藝術展覽、品鑑收藏、創作研討、多元跨界等活動,將極具發展潛力的藝術品推介給國內外的藝術愛好者們。

展覽名稱:羽化:七位藝術家的日常敘事

參展藝術家: 荒木經惟、何塞·勒瑪(José Lerma)、克里斯蒂·李·羅傑斯(Christy Lee Rogers)、羅曉冬、陸元敏、商成祥、魏子涵

策展人:吳雨晴

主辦方:魯採 LU STYLE

支持單位:上海蘇河灣萬象天地、慎餘里、視覺中國、Place M、Art Labor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