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時尚頻道報道 編輯/陳晨;視頻/羅薇;文/張寒玥】距離《流浪地球2》上映已經過去了兩個月,“小破球”帶來的中國科幻熱度卻並未消退。近日,中影股份與萬達電影聯合主辦“中國電影築夢科幻——《流浪地球》系列電影連映”活動,旨在通過“預約放映”這一模式,推動內容生態創新。活動現場,環球網採訪到在電影中飾演張鵬一角的沙溢,與我們分享電影拍攝幕後的故事。
軍旅生活讓張鵬這一角色“既熟悉又陌生”
《流浪地球》第一部上映時,沙溢曾帶着兩個兒子到電影院觀看,併成爲“小破球”的“鐵粉”。因此,在接到出演第二部的邀約時,他幾乎想都沒想,立即答應。
與過去常常出現在鏡頭中的喜劇形象不同,張鵬的人物設定複雜而飽滿。他是中國航天飛行中隊隊員,注重傳統,懂世故、講人情,操着一口標誌性的東北話。他會耍小聰明逃避任務分配,但在關鍵時刻,他也能立即駕駛戰機同昔日同窗並肩作戰,會在不忍心看着年輕隊員犧牲時毅然決然地拿起去往月球的單程票。爲此,沙溢下了不少功夫,不停琢磨如何將這一人物塑造得更加立體。
“對我來說,張鵬這一角色既熟悉又陌生。”2001年,畢業於中國解放軍藝術學院的沙溢進入空軍政治部話劇團,有過多年的軍旅生活體驗,並曾在空軍建軍60週年獻禮片《鷹隼大隊》中出演過飛行員。因此,對於影片中的高光時刻——“中國航天中隊,50歲以上的,出列!”,沙溢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認爲,這也代表着人類文明幾千年來的一種傳承,就是要將生的希望留給更多的年輕人。
“可能也是因爲有過這些經歷,所以演起來的時候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沙溢笑着表示,“當然還是要感謝觀衆的認可,更要感謝郭帆導演將這一角色給予到我。”
肢體動作將人物情感緊緊聯繫在一起
“中國電影築夢科幻——《流浪地球》系列電影連映”活動現場(圖/主辦方供圖)
在《流浪地球2》的3條人物故事線當中,張鵬與劉培強的師徒線可謂賺足了觀衆眼淚。影片中的張鵬一直試圖將“地球很美好”的信息傳遞給失去了雙親的劉培強,無時無刻不在保護自己的徒弟,二人亦師亦友、情同父子。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沙溢卻比吳京還要小上四歲。事實上,這也並非二人的初次合作。早在20餘年前,沙溢就曾在吳京出演的某部電視劇中飾演過一個不知名的小角色。回憶起當初,沙溢開玩笑地表示:“那時候就覺得京哥是個非常豪爽熱情的人,像個大男孩一樣,精力非常旺盛,現在20多年過去了,京哥依然‘至死是少年’。”
片中,張鵬和劉培強的標誌性動作——“點三下額頭”,令不少觀衆印象深刻。沙溢表示,這段動作是由導演郭帆設計的,“導演認爲我們師徒之間傳遞情感需要有一個動作。一開始我不知道爲什麼,但當拍到月球上那段戲時,因爲我們是分開拍攝的,沒能見面,導演就說你就用手去戳鏡頭,把你對徒弟的感情傳遞過去。我一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就明白了。這種時候是不需要額外的語言的,動作本身已經將人物情感緊緊聯繫在一起了。”
真實佈景爲表演提供支撐
“中國電影築夢科幻——《流浪地球》系列電影連映”活動現場(圖/主辦方供圖)
在拍攝《流浪地球2》之前,沙溢接觸的影視作品大多以現實主義題材爲主,對於極少涉獵的科幻領域,沙溢自己心裏也有點打鼓:“確實是個很大的挑戰。”
“很多東西都沒有,也沒有交流的對象,你只能靠大腦去幻想那些場景來進行表演。”這也成爲沙溢進組之前最大的顧慮。他向記者坦言,“我個人認爲我的想象力是比較差的,最怕的就是演起來太‘假’。”
對於一部科幻電影而言,如何在“腦洞大開”的前提下儘可能去還原“真實”,最大程度給予觀衆觀影的真實感,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挑戰。沙溢認爲,在這一點上,導演郭帆做得特別好。“你可以看到,電影中除了大的環境需要特效,其他像空軍訓練基地,北京根服務器的置景,還有像門框機器人、手寫公式、演員服裝這些小的細節,包括京哥求婚用的那枚戒指,都是真實存在的道具。”
“對於演員來說,這是一種巨大的幫助,它會讓你的表演可以有所支撐。”沙溢表示。
好的作品背後是細節的貫穿
2019年2月5日,《流浪地球》在國內上映,收穫了高達46.87億的票房,被不少網友稱之爲“打開中國科幻電影大門的里程碑”。有前作的珠玉在前,《流浪地球2》是否能夠打破“續作魔咒”、延續第一部的輝煌成績,令無數“球迷”翹首以待。幸運的是,“小破球”也並未讓關注者們失望。截至3月19日,《流浪地球2》票房已破40億,成爲中國影史票房榜的第10名。
“一個好的作品,背後導演付出了很多。”談及與郭帆合作的感受,沙溢感慨道,“整整四年裏,還有大量的包括特效、置景、服化道這一系列的細節貫穿,都需要在導演的腦海裏不停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