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1項舉措擴容時尚消費

當古都底蘊碰撞前沿潮流,當衚衕煙火融入國際秀場,當演藝劇目激活商圈基因,充滿文化味的“上新”體驗,讓時尚消費成爲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6月30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北京市商務局等4部門聯合發佈《北京市擴大時尚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以時尚場景育新、活動提升、品牌創新等五大專項行動共21項舉措,激發北京時尚消費潛力、彰顯首都時尚魅力。

近年來,北京通過系列政策組合拳促進文化消費,今年6月爲持續推進“演藝之都”建設,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賦能產業發展和文化消費,服務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經過深入調研、廣泛徵求意見,制定《北京市推動演藝高質量發展支持辦法》,推出10條重要舉措,通過真金白銀補貼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演藝新空間、精品劇目、演藝企業4個方向創新發展,推動演藝市場提質增效,深化文商旅融合聯動,擴大“演藝+”消費,讓文化消費更具時尚味兒、文藝範兒。通過政策紅利催化時尚消費新生態,以文化煥新城市消費場景,以文化業態提升商業品質。

同時,演藝新場景重構時尚消費體驗。傳統劇場活化、文物古建新生、園區街區煥新,多元融合的演藝新空間以“小而精、新而活”的特色,讓充滿文化味的體驗成爲京城文化消費的新時尚。如今,到吉祥大戲院看一場360度沉浸式舞劇,喝上一杯老字號跨界的“戲曲咖啡”;譚家班入駐百年戲樓天樂園,來一場國粹體驗之旅,看傳統戲曲煥發新生;正乙祠戲樓、顏料會館等文物古建通過“會館有戲”品牌,將崑曲、曲藝等非遺藝術融入當代消費場景;愛樂匯依託三里屯、華熙LIVE·五棵松、常營等商業空間打造多個演藝新空間,累計推出5000餘場類型豐富、主題多元的音樂表演。77劇場、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將工業遺蹟、商務樓宇轉化爲互動式觀演空間,年輕觀衆佔比超70%。開心麻花·花花世界、繁星戲劇村等商業綜合體和園區街區項目,通過“演藝+餐飲+文創”模式,年演出場次均超600場,成爲商圈消費新引擎。

暑期來臨,北京文化消費再度升級,文博IP煥活國風消費基因。在Re睿·國際創憶館,AI/VR/黑科技把工業筒倉變成時光艙;法海寺壁畫藝術館用數字魔法喚醒沉睡的壁畫瑰寶;延慶的“嬀河夜畫”可以乘船漫遊東湖公園,融合燈光、全息投影,體驗“船行畫中,步步仙境”的旅程;王府井工美大廈“予尋空間”集結11位新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力作;平谷區大溶洞全息投影數字化應用項目施工接近尾聲,計劃於暑期正式推出。

老字號作爲時尚消費的文化根基,搶佔了時尚話語權。“前門之夜科技體驗館”藉助科技手段帶領消費者體驗老北京;朱炳仁中軸線藝術館“非遺銅學堂”可以體驗一場銅畫製作手工體驗;百年瑞蚨祥國風美學文化體驗空間開放,350平方米沉浸式體驗空間,可以體驗品牌歷史文化展陳、愜意茶歇品茗、國風藝術攝影等服務。

暑期來臨,親子游客不僅可以體驗文化的多樣性,還能加入研學營,全面感受北京文化消費的內在影響。同仁堂知嘛健康將於7月2日啓幕,在這裏可以感受官方認證的中醫藥文旅消費標杆;北京世園體驗古生物研學基地,零距離圍觀數萬件珍貴標本;八達嶺機場還能挑戰八達嶺低空飛行、直升機長城觀光遊覽、高空跳傘、航空科普研學等。

從核心區、中心城區到生態涵養區,從銀髮族到Z世代,每個羣體都能在不同的文化空間中找到歸屬。北京市商務局方面表示,從文化傳承到擴大消費,從產業升級到民生改善,北京正在通過場景煥新、各區聯動、跨界融合、科技創新等方式持續賦能時尚消費,這些實踐不僅提升了北京的城市時尚品位,更增強了消費者的文化認同,爲北京的消費市場注入了新生動力。

在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進程中,北京深入挖掘城市時尚基因,充分發揮時尚消費的引領作用。北京商業經濟學會會長王成榮指出,北京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底蘊,如何將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高效轉化爲具備市場競爭力的消費資源,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這不僅需要配套的投資支持與政策引導,更要通過市場化運作機制,充分激活文化消費潛力。在時尚消費領域,北京應當精準把握文化時尚、藝術時尚、體育時尚等多元化發展趨勢,構建完善且富有活力的時尚產業生態體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