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強國論壇

——“‘高峯’電影作品的探究、追求和打造”

仰望“高峯” 共赴征途

爲深入貫徹落實關於文藝工作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促進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8月16日,由中央戲劇學院承辦的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強國論壇——“‘高峯’電影作品的探究、追求和打造”在北京雁棲湖會展中心隆重開幕。

出席本場論壇的領導和嘉賓有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副臺長,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祕書長李小明;著名導演、編劇、監製黃建新;著名演員、導演章子怡;著名導演鄭大聖;著名演員劉昊然;著名編劇、導演束煥;著名編劇蘭曉龍;《當代電影》雜誌社長兼主編皇甫宜川;《電影藝術》主編譚政。論壇依託中央戲劇學院承擔的2021年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戲劇影視“高峯”作品創作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1ZDA078),特邀請該課題首席專家、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作爲嘉賓主持出席論壇。

李小明在致辭中表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衡量一個時代文藝成就最主要看作品,只有把美的價值注入美的藝術之中作品纔有靈魂,思想和藝術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傳世久遠。我們要牢記堅守人民立場、堅持弘揚正道、守正創新、講好中國故事,拍攝出更多不負使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創作出藝術精深、技術精湛、製作精良的電影作品。

在論壇討論環節,來自行業一線的頂尖電影專家及藝術家,共同圍繞“高峯”電影創作、中國影響走向世界、中國“高峯”電影評價等熱點話題進行探討,希冀爲促進新時代文藝的多維發展指引路徑,提供智慧力量。

郝戎首先闡明“高峯”電影需具備高尚的思想境界,前沿的時代意識,豐富的民族圖景,至美的藝術追求。本場論壇主題中的“探究、追求和打造”恰與中央戲劇學院校訓“求真、創造、至美”相對應。求真即求得真是,我們要探究“如何界定高峯”;創造即發明真義,我們要追求“高峯”;至美即玉汝於成,我們將發問“如何打造高峯”。他表示,一部中國電影史就是中國電影人追求“高峯”的歷程,“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只有心懷“高峯”,我們中國電影才能夠在“高原”基礎上迎來更多“高峯”。

黃建新認爲,一個能夠被稱爲“高峯”的作品一定要有巨大的碰撞,碰撞可以來源於世界、來源於歷史、也可以來源於心靈。同時,“高峯”是需要攀爬的。團隊有好的故事、人民情懷、藝術想象,放得開的思維與不拘一格的精神,纔有可能一點一點往上爬。電影人就需要這樣的精神,集合所有力量,勇攀高峯。這是整個電影界的責任,也是機遇。

章子怡以表演藝術爲切入視角,強調了專業的能力和堅定的心智在當前創作環境中的重要性,以及“高峯”作品的可遇不可求。她表示,讓觀衆念念不忘、有感同身受情緒的表演會接近於“高峯”表演。但這不是一個人的能量可以達到的,而需要集體的能量進行創作。作爲演員,她闡釋了“心流狀態”的重要性,心無雜念,全力以赴地進入角色,纔會創作出意想不到的人物狀態。

鄭大聖結合多年創作經驗,提出“高峯”電影創作一定要落地。作品應既能接觸到放之四海皆通的人類情感,同時也能展現出中國人特有的思想情感。他表示,“時間”是檢驗一個作品是不是能被稱爲“高峯”作品的關鍵要素。“高峯”與否從來不能是自我命名的,它要與時代協行、與時俱進,是創作跟時代相互選擇的結果。

劉昊然作爲青年演員傑出代表,他認爲“高峯”電影的表演是能夠經受得住時間考驗的表演,能夠永久、持續地停留在觀衆的記憶中。而對於青年力量在“高峯”電影創作中的作用,他結合《建軍大業》中的粟裕、《1921》中的劉仁靜等曾參演過的角色,提出青年演員應具有無所畏懼的精神、充沛的探索欲和好奇心。

束煥深入劇作領域,認爲“高峯”編劇需要滿足三個條件——精確的類型感、精巧的編劇技術和價值觀。“高峯”電影創作需要數量的積累,需要廣大的年輕電影人將自己的激情和創造力投身於創作中,唯有強大堅實的基礎才能支撐真正的“高峯”。他談及短內容的發展並不意味着衝擊喜劇電影,反則能夠促使喜劇創作更加純粹,更加註重人物的立體度,使作品更具備故事的整體性和作品感。

蘭曉龍多年深耕軍事題材作品創作,分享了自己在創作中的心得體會。關於“高峯”電影的定義,他首先認爲電影是社會學,是“文化”,也就是文化解於人。真正的把文明化解在其中的就是“高峯”電影。同時,“高峯”電影需要商業屬性的流通和加成,但更重要的是能夠抓住觀衆的印象,以及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皇甫宜川站在學術前沿,總結“高峯”電影創作現狀。他認爲,探討“高峯”電影需要回望過去具有充分表現力的作品,這樣的表現力不僅具體體現在作品問世當年超脫於同時期電影的藝術前沿性、對後世的巨大影響,以及作品中傳達反映人類情感和精神世界的內容。隨着時間的推移、社會發展和變遷,它們愈發表現出藝術和人的價值,成爲一個國家民族的藝術珍品和文化記憶,甚至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譚政從學理視角切入,眺望中國“高峯”電影創作道路,提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是評價“高峯”電影的三個維度。同時,“高峯”作品一定呈現經典的藝術形象,體現出人性的美好和思考的深度。爲了完成電影“金字塔”的佇立,我們要將地基做得紮實,解決現階段中國電影行業內存在的問題,方能迎來塔尖碰撞的機會。

本場論壇尾聲,郝戎總結道,貫穿中國電影發展歷程,一部又一部“高峯”作品巍然佇立。“高峯”命題看似高不可攀,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篳路藍縷,終將努力。本場論壇回顧歷史,審視當下,展望未來,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有益探索,呼籲廣大文藝工作者不斷充實自身創作經驗,仰望“高峯”,共赴征途!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