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運動進入“全民時代”,成爲年輕人新“社交名片”

生命在於運動,2022年8月8日是第14個“全民健身日”。今年以來,戶外運動已成爲越來越多人的休閒新選擇,無論是驚險刺激的衝浪、滑雪、探洞、陸衝,還是放鬆身心的徒步、騎行、露營、飛盤,或是槳板瑜伽、迷你排球、路亞、溯溪等小衆運動……“戶外休閒”已被賦予了全新內涵——從小部分人的專業運動到人人皆願參與的休閒新玩法,過去那些需長途跋涉、突破極限的戶外運動,如今已進入“全民時代”。這是近日由馬蜂窩聯合“徒步中國”、CLUB100共同發佈的《戶外休閒風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戶外休閒市場發展和後疫情時代休閒新玩法的洞察趨勢。

今年7月南都民調中心發佈的《戶外運動消費調查報告(2022)》(以下簡稱“消費報告”)也顯示,今年公衆戶外運動參與度較高,69.32%的受訪者平時經常參與戶外運動,27.12%的受訪者偶爾參與;超五成半受訪者表示今年參與戶外運動次數有所增加,超六成半受訪者每週至少玩一次戶外運動,超四成半受訪者表示會養成戶外運動的愛好。

馬蜂窩旅遊研究院院長馮饒近日在接受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週末到城市周邊的山間步道走一走,沐浴着陽光在城市裏騎行一圈,帶娃去體驗露營瑜伽,扛起魚竿去征服江河湖海,這些形式都與體育旅遊密不可分。對年輕人來說,體育可以很好玩,也可以與日常生活完美結合。從‘遠觀’到‘嘗試’,戶外運動正成爲全民參與的大衆休閒新路徑。”

女性以66%的優勢在新戶外休閒中佔大多數,超七成家庭經常參與戶外運動,“80後”是戶外親子休閒“主力軍”

記者從中國最大的旅行玩樂社區馬蜂窩瞭解到,馬蜂窩數據顯示,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是衆多戶外潮流項目的發源地,二者以65%的比例引領戶外休閒風向;二線及三、四線城市近年來增長勢頭明顯,佔比之和達35%。“消費報告”也顯示,經常參與戶外運動的北上廣深受訪者佔比高達77.37%。從一線、新一線城市興起,到如今二、三線城市迎頭趕上,“戶外運動休閒”今年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民活動。

馬蜂窩數據還表明,愛玩會玩的“90後”和“95後”們以44%的佔比引領戶外休閒潮流,“80後”作爲親子客羣的“主力軍”以41.6%的比例緊隨其後。不同於男性佔比稍高的傳統登山、徒步穿越等戶外運動,女性以66%的絕對優勢在新戶外休閒中佔大多數,她們不僅樂於參加精緻露營、槳板瑜伽、郊野徒步等休閒新玩法,對飛盤、腰旗橄欖球、棒球等競技型運動同樣熱情高漲。“消費報告”也顯示,經常參與戶外運動的“00後”和“80後”更多,分別達70.49%、71.43%;經常參與戶外運動的男性達71%,僅高出女性約7%;經常參與戶外運動的已婚已育者比例高達72.95%。

“報告”則指出,疫情之後對於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視,讓“戶外遛娃”成爲年輕父母的新風尚。數據顯示,馬蜂窩站內近一年以來親子戶外相關內容量較上年同期增長47.8%,同城社區活動中的親子類戶外活動報名火爆、常常一票難求。而各類體育運動在戶外休閒活動中佔了極大比重,“消費報告”表明,陸地運動及單車運動最受玩家歡迎,佔比爲44.83%;其次是野營運動,參與比例爲43.57%;喜歡玩山地運動、水面運動、娛樂休閒運動的受訪者分別有37.97%、37.24%、34.49%。

徒步、騎行、露營、登山等戶外運動“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爲今年最熱門休閒方式

毫無疑問,今年最熱的露營已火遍全國。“消費報告”顯示,戶外運動項目中露營最“出圈”,受訪者參與比例佔31.52%。“報告”顯示,2022年在馬蜂窩平臺上最受歡迎的10大露營地中,成都小魚洞國際露營公園、珠海星樂度露營小鎮、酒泉敦煌沙漠露營、重慶風吹嶺露營基地以及常州太湖灣露營谷位列前5。

“消費報告”還表明,參與人數更多的是騎行、徒步、登山等戶外運動,比例均超過34%。徒步和騎行爲何也能在露營之後成爲今年戶外活動的“新星”?“報告”指出,主要原因在於不同圈層的人都能從徒步和騎行中獲得滿足感,專業徒步或騎行玩家希望通過征服山地等高難度線路挑戰自我;對非專業人士來說,徒步和騎行既可親近自然,亦是探索城市角落的輕鬆方式。

記者從國內極具影響力的戶外資訊、旅行、裝備一站式平臺“徒步中國”獲悉,“徒步中國”數據顯示,2020年以前山地線路佔比高達95%,受疫情影響2020年後其佔比下降明顯,城市休閒徒步“異軍突起”,成爲人們戶外休閒的主流選擇。年輕人在參與長線徒步時也不再“苦行”,會在行程中選擇相對舒適的食宿環境,也願意爲更專業的裝備買單。馬蜂窩數據顯示,2021年人均2000—5000元中高消費區間的徒步客羣佔比較2020年增長60.7%。“報告”顯示,2022年熱門城市徒步線路前5名分別是:杭州九溪煙樹徒步、福州森林步道徒步、重慶山城巷徒步、北京京西古道徒步以及上海黃浦江沿岸徒步。

僅需一輛共享單車就可自由穿梭在城市的每個角落,讓騎行也成爲今年風靡的戶外項目。專業視頻自行車媒體CLUB100 創始人鄒成認爲,集運動、休閒和文化體驗於一體的騎行運動與城市的發展水平息息相關,目前北京和上海是騎行運動重鎮,這裏完善的城市綠道、可供騎行的公園及周邊豐富的景區資源,爲騎行提供了良好環境。馬蜂窩大數據顯示,2020年至今,關於騎行的數據增長了108%,除了上班族的短程接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週末去博物館打卡、去網紅店就餐都願意選擇騎行。“報告”顯示,2022年熱門騎行線路前5名分別是:環洱海騎行、千島湖環湖騎行、桂林十里畫廊騎行、西安古城牆騎行、妙峯山騎行以及龍井爬坡騎行。

陸衝、路亞、飛盤、槳板瑜伽等小衆運動“出圈”,年輕人更看重其時尚潮酷和社交屬性

自2020 年起,馬蜂窩站內“釣魚”相關內容量逐年遞增,“90 後”在2021年釣魚人羣中佔比達到30.8%,成爲這項運動不可忽視的“生力軍”;他們還用飛蠅釣等“進擊的”路亞釣法打破了釣魚的固有印象,將這項“靜止”活動玩成了緊張激烈的全身運動。

除釣魚外,越來越多的戶外項目也逐漸走向大衆,活動場景在不斷延伸。去年初見風頭的槳板,今年已成了火遍社交網絡的戶外新玩法之一,身邊的護城河也可成爲年輕人的“划水”場地。衝浪也不再意味着必須奔赴海邊,起源於滑板的“陸衝”(陸地衝浪)讓年輕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浪上飛行”的快意。

“消費報告”顯示,玩路亞、攀巖和越野的受訪者分別佔19.79%、19.16%、16.34%。其中,00後受訪者喜歡玩腰旗橄欖球和飛盤,90後受訪者對露營有更大興趣,80後更喜歡路亞,70後及以上受訪者最青睞騎行。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表明,興趣社交今年首次超過休閒放鬆、強身健體、家庭親子等因素,以58.2%的比例成爲影響年輕人戶外休閒決策的重要因素,這決定了擁有相同興趣圈層的同學或朋友是41.1%年輕人的戶外首選玩伴。

爲何戶外運動格外受年輕人歡迎?“新鮮有趣、參與門檻不高且具備社交屬性,是年輕人熱衷戶外新興潮流運動的主要原因。”馮饒認爲,飛盤、腰旗橄欖球等新興運動的走紅,既能滿足城市青年的線下娛樂需求,又兼具社交屬性。同時這些運動小衆且潮酷的特性,也極大滿足了年輕人的分享欲,而他們在社交平臺的分享內容又能吸引更多人關注到這些小衆運動並參與其中。

“消費報告”也表明,48.06%的受訪者表示更看重運動氛圍、社交氛圍;41.08%的受訪者認爲戶外運動時尚潮酷、體現個性、適合自己;39.81%的受訪者表示門檻相對較低,消費也較低,超半數受訪者戶外運動消費開銷在1000元內;38.22%的受訪者反映戶外運動玩法多樣,場地不限;29.19%的受訪者表示拍照好看,容易出片;28.24%的受訪者表示戶外運動參與羣體不限,參與度較高。同時,有47.02%的受訪者希望能享受自然,在低碳環保的情況下參與戶外運動。“00後”和“90後”受訪者更看重戶外運動的社交屬性,“80後”和“70後”及以上受訪者更在意能否享受自然、低碳環保。

戶外運動加速進入大衆視野,除了自帶“時尚”“易入門”等特點,網絡效應也是其“助燃劑”。“消費報告”顯示,受訪者瞭解戶外運動的渠道,短視頻平臺以56.44%的佔比名列第一,其中男性、“00後”居多;50.16%的受訪者是通過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關注到戶外運動,其中多爲女性、“90後”;36.13%的受訪者則通過影視綜藝節目瞭解到戶外運動。記者在小紅書搜索戶外運動,露營有394萬+篇“種草”筆記,徒步有153萬+篇“種草”筆記,騎行有108+篇“種草”筆記,登山有44萬+篇“種草”筆記,飛盤有17萬+篇“種草”筆記。

如何讓戶外運動更“出圈”並長“紅”?“消費報告”表明,對於戶外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有54.24%的受訪者希望能舉辦相關賽事,推進戶外運動大衆化、專業化;52.88%的受訪者建議開展相關培訓,擴大玩家羣體;51.62%的受訪者認爲戶外運動要跟其他消費業態結合,讓產品和服務多元化發展;34.24%的受訪者希望讓戶外運動走入校園和社區。

馮饒認爲,疫情之下,人們對戶外體育、健康生活方式有更高需求,也願意爲時尚和個性化的戶外新休閒運動買單,目前各地都在深入挖掘自然環境與體育運動相結合的旅遊玩樂資源,而玩法的多樣性決定了體育旅遊有着廣闊的受衆範圍,任何興趣圈層的人都可以或多或少地參與其中,並通過戶外運動結識同好、分享快樂。期待有關部門推出更多舉措推進戶外運動大衆化、常態化,進一步促進全民健身的普及。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項丹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