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項丹平
秋末冬初,氣溫漸低,在陽光充沛的午後,三五好友圍着茶爐,喝茶說笑,拍照打卡,暖意甚然。近日,“圍爐煮茶”正以席捲之姿迅速走紅網絡,不少年輕人自備茶具、或前往戶外茶社或新中式茶館,生火、煮茶、烤橘子、嗑瓜子……知己好友們聚在一起“圍爐煮茶”似乎成了週末休閒新時尚。
今年秋冬“圍爐煮茶”有多火?在某短視頻平臺上,“圍爐煮茶”的話題播放量高達4.8億次。在小紅書上,“圍爐煮茶”的話題有1154.3萬次瀏覽量,筆記有1萬多篇。在微博上,“圍爐煮茶把秋日氛圍感拉滿了”和“圍爐煮茶是種新的社交方式嗎”的話題不斷被網友們熱議。上週末,記者也剛與3位大學閨蜜一起在露臺上體驗了一番“圍爐煮茶”的“氛圍感”。當中國傳統飲茶文化成爲一種新型社交方式時,這個秋冬的“儀式感”又增添了幾分古色古香。
“自攜茶竈就烹煎”,新晉“圍爐煮茶”其實歷史很悠久
新晉“網紅”的“圍爐煮茶”,其實並不是新鮮事物。煮茶是中國的傳統飲茶文化,早在唐宋時期,中國人喝茶就是煮着喝的,將茶葉碾成碎末、製成茶團,飲用時把茶搗碎,加入姜、橘子皮、薄荷等調料一起煎煮。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專門闡述了煮茶的過程,對燃料提出“其火,用炭,次用勁薪。其炭,曾經燔灸爲羶膩所及,及膏木、敗器,不用之。”水則要“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同時,“圍爐煮茶”也是雲南少數民族傳承多年的茶文化,在當地叫“火塘烤茶”。在今夏熱播劇《夢華錄》中,趙盼兒嫺熟優美的點茶技藝讓觀衆大飽眼福,並掀起了一股宋朝茶道美學的熱潮,甚至現在許多商家都打出“夢華錄同款圍爐煮茶”旗號。
“一瓶雪水煎茶熟,清氣真能壓武夫”,烹雪煮茶也是歷代文人鍾愛的一大雅事。無論是唐代詩人陸龜蒙寫下的“閒來松間坐,看煮松上雪”,白居易的“暖爐生火早,寒鏡裹頭遲。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還是南宋詩人陸游的“雪液清甘漲井泉,自攜茶竈就烹煎”,都能從其筆觸中感受到冬日圍爐夜話的閒情雅緻。明代高濂還在《掃雪烹茶玩畫》中寫道:“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爲半天河水是也。不受塵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由此看來,古人在雪天不僅要用雪烹茶,更要取梅花、蘭花、青松上的雪,似乎只要喝了這杯茶就可擁有雪的潔淨、梅的傲骨、蘭的高雅、青松的正直,這不就是現代流行的“概念茶”嗎?
好喫好玩好拍照,“圍爐煮茶”成爲休閒社交新時尚
記者注意到,“圍爐煮茶”的第一口茶一般都是“朋友圈”先喝。網友們曬出來的“圍爐煮茶”照片都非常精緻,環境往往是古色古香的新中式茶館,或者是露天的戶外草地。比如一張原木色桌几上,架着一個帶鐵絲網盤的炭爐,網盤上放着茶壺,茶壺旁擺放着花生、柿子、紅棗、紅薯、栗子等零食,糕點、水果、零食等都進行了精巧擺盤。有的網友還會在桌上放些書法、團扇、燈盞、油紙傘等道具進行裝飾,增添了幾分古色古香。而每張鋪滿的桌子背後,都有一個優美風景做背景。這就是“圍爐煮茶”走紅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出片。
“圍爐煮茶”的興起,也帶火了一些新中式茶社和茶館。記者走訪了北京幾家茶館,發現不少茶館都順勢推出了“圍爐煮茶”套餐。有的茶館不僅有宋代點茶,更推出了2—4人“圍爐煮茶”套餐、戶外雙人暖心套餐,一壺炭火熱茶搭配花生、紅棗、玉米、甜湯、茶點、果盤等小食。還有一些茶館茶飲的名字也很有中式韻味,比如赤子心、小團圓、白蒹葭等,有些茶館在單純的白茶、綠茶、普洱等基礎上增加了花茶和陳皮雪梨白茶飲、桑葚烏梅飲、玫瑰茯苓飲等,更注重秋冬的養生需求。
10月13日,記者在北京朝陽大悅城的新中式茶館“tea statement”裏看到,店裏坐滿了茶客。茶客在這裏不僅可選擇花香白牡丹、秋採鴨屎香、安吉白茶等小衆純茶,也可以品嚐到手打檸檬茶等新中式茶飲,如果喜歡某一款茶,還可在零售區選取同款茶葉帶走。“我一開始是在小紅書上看到這家茶館的探店分享,慕圖而來。”“95後”教師欣怡對記者說,新中式茶館簡約清新的中式古典風格,再加上精緻的茶具、茶點,可以說是天生自帶高出圖率。“這裏氛圍舒適,很適合與朋友小坐閒談。不同的茶還搭配了不同的器皿,茶點也很有趣,好喫又好看,我嚐鮮一次後就喜歡上了,好想立馬拉上閨蜜來這裏打卡。”
對於不少人的“圍爐煮茶”受到了“花錢拍照”的質疑,欣怡並不認可,“春日露營、秋日煮茶都是週末放鬆的不同方式。‘煮茶’能讓更多年輕人瞭解中國傳統茶文化,這是一件好事。至於拍照打卡,現在已成爲大多數年輕人的一種生活習慣,很正常。”
同時,“圍爐煮茶”也漸成一種新的社交方式,滿足了年輕人小衆社交的需要——三五好友圍成一團,一邊盯着煮茶的炭火,一邊喫着零食聊天,偷得浮生半日閒。“從佈置到煮茶再到品茶,都是賞心悅目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營造‘慢生活’氛圍,和好友們喝茶、聊天。‘圍爐煮茶’給我們提供了新的休閒方式,不香嗎?”“90後”白領李靜告訴記者,今年“雙11”她爲自己添置了一套精緻茶具,“我住頂樓,有個戶外小露臺,天冷時在露臺上‘圍爐煮茶’,想想都很愜意。”“00後”小蕊也說:“我平時就愛喝茶,秋冬煮上一壺茶跟三兩好友坐在一起,一邊喝茶一邊侃大山,舒坦。”
“健康”“國潮”“文化自信”,“圍爐煮茶”帶火新中式茶飲
充滿中式藝術感的茶品、茶具,配上中式仿古景緻,再搭配極具國風特色的精緻茶點……喝膩了奶茶、咖啡的年輕人,如今喜歡在延承中國傳統飲茶文化並注重場景體驗的新中式茶館裏“碰頭”了。近年來,“健康養生”“互動社交”成爲年輕人重要的消費需求,許多裝潢時尚、茶品多樣、主打健康純粹的新中式茶館,不僅帶來了工序簡化但口味不簡化的中國工夫茶,還成爲年輕人的新打卡地。記者在小紅書上搜索“茶館”“茶室”,發現發帖條目總數分別爲30萬+和45萬+,一篇名爲“最全茶葉基礎”的筆記更是收穫了9.4萬點贊、9萬收藏。
我國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據《2022年抖音電商茶行業洞察報告》,2021年抖音茶行業18-30歲消費者規模增速迅猛,年輕消費羣體以花草茶等代用茶爲消費入口,並向烏龍茶、紅茶、普洱等品類延展。而“健康”“國潮”“文化自信”,也成爲新中式茶館的時尚標籤。“tea statement”創始人陳茜告訴記者,“茶文化也是一種國潮,我們驚喜地發現,現在的年輕羣體不僅可以接受純茶,並且具備了一定的茶文化知識。純茶所帶來的健康生活與理念,也是年輕羣體所喜愛的。”
今年火出圈的“圍爐煮茶”,顯然也帶火了“茶經濟”,記者在某寶搜索“圍爐煮茶”,各種各樣的煮茶器具、炭火桌、茶爐等足足有上千種產品,琳琅滿目,今年“雙11”許多相關產品銷量均有大幅增長。李靜也認爲,“圍爐煮茶”也是茶文化的一種新發展。在古代“圍爐煮茶”的重點是茶,而現在“圍爐煮茶”的重點是各種烤,烤棉花糖、烤柿子、烤年糕、烤橘子、烤栗子……不僅好喫還好玩。而且,年輕人圍在一起喝茶,總比圍在一起喝白酒要健康實惠。
如今,已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換掉了手中的冰美式,走進了熱氣騰騰的中式茶館,點一壺鮮泡茶,談天說地。“圍爐煮茶”的走紅,再一次印證了國潮文化、新中式茶飲正當紅,當代中國的年輕人更喜歡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茶文化,愛上了“中國茶新腔調”。正如陳茜所說:“新時代有新的展現形式,在新中式茶文化成爲網紅打卡點的同時,並不妨礙其變成年輕人的新興休閒生活方式。”
這個秋冬,氛圍感、儀式感拉滿的“圍爐煮茶”,能飲一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