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黃金企業"吸金"效應凸顯:2025年一季度淨利潤總額超134億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中國黃金行業頭部企業2025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陸續出爐,行業"馬太效應"進一步顯現。截至發稿,已披露數據的8家黃金上市公司淨利潤總額達134億元,其中紫金礦業以逾百億淨利潤佔據行業半壁江山,展現出顯著的頭部企業優勢。

紫金礦業領跑行業,銅金雙輪驅動增長。作爲全球礦業巨頭,紫金礦業一季度業績表現尤爲亮眼:實現營業收入789.28億元,同比增長5.55%;歸母淨利潤101.67億元,同比增幅達62.39%,創歷史同期新高。其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礦產銅、金產量的雙提升——礦山產金量同比增長13.45%至約21噸,礦產銅產量增長9.49%至28萬噸,均超年度增產規劃進度。公司表示,通過數字化礦山建設及採選技術優化,單位成本進一步下降,爲利潤釋放提供空間。

第二梯隊企業增速分化,成本管控成關鍵。其他頭部企業同樣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呈現分化:中金黃金淨利潤10.38億元,同比增長32.65%,通過套期保值鎖定部分金價漲幅,降低市場波動風險;山東黃金受益於海外礦山產能釋放,淨利潤同比增46.62%至10.26億元;赤峯黃金憑藉高品位礦山優勢,淨利潤同比激增141.1%,增幅居行業首位。

分析指出,在同等市場環境下,具備優質資源儲備、智能化生產體系的企業更易實現降本增效,推動利潤增速超越營收增長。

金價波動加劇,下半年業績承壓。儘管一季度黃金均價同比上漲18%至580元/克,爲行業創造高利潤窗口期,但4月以來國際金價自歷史高位回落逾10%,引發市場對下半年業績的擔憂。經濟學家餘豐慧指出,黃金企業將面臨"多空博弈":一方面,美聯儲加息週期尾聲與全球通脹韌性可能支撐金價;另一方面,若地緣政治風險緩和或主要經濟體復甦超預期,避險需求回落或壓制金價表現。(水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