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板塊曙光初現? 港股創新藥成業績關鍵

【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歷經四年連跌,醫藥板塊今年迎來回暖跡象。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6日,超八成醫藥相關主題基金上漲,11只產品漲幅超30%,長城醫藥產業精選A以42.48%年內回報領跑,業績首尾差距超53個百分點。

業績分化背後,港股創新藥表現亮眼,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年內上漲28.37%,重倉與否成醫藥主題產品業績“勝負手”。業績排名前列的醫藥主題基金大多重倉港股創新藥標的,如長城醫藥產業精選A一季度末含“港”量35.2%,前十大重倉股半數爲港股醫藥股,一季度平均漲幅超43%;中銀港股通醫藥A港股配置比例達85.63%。不過,部分重倉醫療器械的醫藥主題基金年內回調,如永贏醫藥健康A、申萬菱信醫藥先鋒A跌幅均超11%。

資金流向也反映市場對創新藥賽道的青睞。截至5月16日,多隻創新藥細分主題ETF二季度以來獲數億元資金淨流入。同時,機構加大對醫藥類基金產品佈局,近三個月至少23只醫藥類基金申請“準生證”,7只已獲批,超半數爲發起式產品。

對於創新藥崛起原因,業內人士認爲,受益於政策支持、集採規則優化及頭部藥企研發進展加速,隨着國產創新藥出海及國內外商業化推進,板塊未來可期。長城基金梁福睿表示,今年創新藥板塊有業績支撐,數據和BD兌現力度強,未來股價走勢或好於過去,中國創新藥行業發展纔剛開始。

此外,業內人士對比A股和港股市場指出,港股創新藥企業估值泡沫少、優質資產多、板塊Beta強;A股有較多由仿製藥轉型創新藥企業,後續估值上升空間或更大。同時,AI醫療方向也成爲機構投資者關注焦點,單林認爲創新藥是中期高勝率資產,AI醫療是較好賠率型資產機會,AI加持爲醫藥板塊帶來新變量。(陳十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