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金融綜合報道】2025年,北交所市場在政策支持與資金湧入的雙重驅動下,成爲資本市場焦點,北證50指數年內持續走高,5月21日更是創出1500.31點的歷史新高。
在此背景下,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1日,全市場36只北交所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率達到38.05%,其中31只基金單位淨值創下歷史新高。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以80.79%的年內收益領跑,中信建投、匯添富、萬家基金等旗下北交所主題產品緊隨其後,收益率均超50%。
亮眼業績得益於北交所市場多重利好因素的共振。政策層面,北交所持續優化制度設計,降低企業上市門檻,吸引衆多專精特新企業聚集;業績方面,北交所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265家企業中有165家實現營收正增長,爲市場提供了堅實的基本面支撐;資金端,公募基金加速佈局,截至一季度末,72只基金的前十大持倉中出現了北交所公司,機構配置比例顯著提升。
然而,資金的熱捧也帶來了管理壓力。爲防止短期資金盲目湧入,多隻基金近期啓動限購。業內人士指出,限購既是控制規模、保護現有投資者利益的常規操作,也反映了部分基金對後市波動風險的警惕。
儘管北交所主題基金整體表現強勢,但部分產品在“高收益”的光環下,卻未能跑贏比較基準。以國泰北證50成份指數爲例,該產品年內收益超20%,卻跑輸基準達12個百分點。類似情況並非個例,多隻成立時間較晚或倉位調整滯後的基金均出現顯著差距。上述產品成立時間爲去年11月份,而同期成立的鵬華北證50成份指數也同樣跑輸基準10個百分點。
目前,北交所主題基金主要分爲主動管理型產品和被動指數基金兩類。理論上,被動型基金應儘可能貼近指數表現,但實際運作中,跟蹤誤差往往因建倉節奏、成分股調整等因素被放大。部分主動管理型基金也存在策略偏差,如南方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年內淨值超越基準收益率爲11.43%,而同期成立的大成北交所兩年定開、萬家北交所慧選兩年定開等北交所主題基金年內淨值超越基準收益率均超過40%。(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