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5月22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證監會首席風險官、發行監管司司長嚴伯進發言,爲科技企業帶來諸多利好,全方位支持科技企業發展。
未盈利企業能否通過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備受關注。2025年以來,證監會就表明具備高硬科技含量與優秀綜合質地的未盈利企業有望藉此上市。此次嚴伯進明確,將積極穩妥推動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新案例落地。2023年“827新政”後,市場對科創板第五套標準是否暫停多有猜測,直至2024年6月“科創板八條”明確支持未盈利優質科技企業上市,擔憂才逐漸消散。如今嚴伯進表態,被投行資深保代視爲適用該標準上市企業受理在即,建議符合標準的企業抓緊報送材料,同時提醒IPO全流程嚴監管趨勢未變,擦邊或不符合要求企業上市難度大,應避免僥倖“闖關”。截至5月22日,適用該標準且正在排隊的企業至少五家。
值得注意的是,嚴伯進透露,在併購重組領域,將推動一批典型案例落地,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綜合運用多種支付工具實施重組,提高輕資產科技型企業重組估值包容度。IPO方面,支持優質紅籌科技企業迴歸境內上市。私募股權基金方面,支持其以促進產業整合爲目的依法收購上市公司,優化“反向掛鉤”政策,支持S基金髮展,推動基金份額轉讓業務試點轉常規等。債券方面,持續完善交易所債券市場品種結構,推動科創債、綠色債等創新品種發展,重點支持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債券融資。
2024年以來,證監會陸續出臺“科創板八條”等一系列支持科技企業發展的政策,已取得初步成效。上市公司“含科量”提升,滬深北交易所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數量近2700家,市值佔比超四成。2024年,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超九成屬戰略性新興產業或高新技術企業,形成多個上市公司集羣。“併購六條”發佈後,科技企業併購重組活躍度提升,滬深上市公司披露資產重組超1400單,同比增長超40%。私募股權創投基金也持續發力,註冊制改革以來,衆多科創板、北交所及創業板上市公司獲其投資,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和佔比提升。此外,交易所債券市場成爲科技企業直接融資重要渠道,科創債累計發行1.2萬億元,2024年發行規模同比增長64%,資金投向前沿領域。(陳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