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財經綜合報道】2025年以來,一股由行業巨頭引領的“A+H”股上市熱潮正在資本市場湧動。寧德時代、恆瑞醫藥、海天味業等知名企業,紛紛宣佈或已正式遞交在港上市的申請,掀起了一波聲勢浩大的“南下”上市潮。這股熱潮之際,一則關於內地監管部門將提高A股公司赴港上市市值門檻的傳聞,爲這股熱潮增添了一絲不確定性。
“千億軍團”引領潮流,中小盤股加速佈局
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勢頭已成爲趨勢。截至目前,已有超過40家企業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另有至少30家企業已公告啓動相關籌備流程。這股浪潮的引領者,無疑是市值動輒千億的“行業航母”。在已經成功上市或遞表的44家公司中,千億級巨頭達到6家,200億至1000億元區間的公司則有26家,構成了絕對的主力軍。
在這波浪潮中,一批市值在50億至80億元區間的中小型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入戰局。銳明技術、可孚醫療、和林微納、星環科技等公司,均在今年7月密集官宣了擬赴港上市的計劃。這種扎堆披露的現象,清晰地表明在龍頭企業的示範效應下,中小市值公司正試圖抓住港股市場回暖的窗口期,加速佈局國際資本市場。
赴港上市具有相當吸引力。當前港股市場的顯著回暖,爲企業提供了一個寶貴的融資窗口;相比A股,港股後續再融資也更爲便利;登陸港股也是公司開啓國際化征程、吸引全球資本發現其價值的重要一步。
市值門檻或提至200億,監管層意在“提質增效”
據多位券商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內地監管部門正在考慮爲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設置最低市值要求,且這一門檻或將從當前的100億元大幅提升至200億元,標準或將與內地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的政策看齊。
對此,市場反應不一。分析人士普遍認爲,這一新要求對於目前的上市潮本身或許並不會產生過多“剎車”效應。因爲從已經遞表或公告的公司來看,絕大部分都是行業龍頭,其市值本身已遠超200億元。真正受到影響的,正是那批正在加速佈局的50億至80億元區間的中小盤股。
對於這一潛在的門檻,市場分析人士多持支持態度。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指出,港股市場其實不缺IPO項目,缺的是優質的IPO和上市公司。限制小市值公司赴港上市是合理引導A股公司有序上市,避免盲目跟風,有助於鞏固港股的投融資功能,爲二級市場帶來賺錢效應。廣州睿資資本總經理李天一也認爲,設置200億元的市值門檻是合理的。此舉不僅能篩選出更有實力的優質企業,提升港股板塊的整體質量,增強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還能與GDR政策的標準保持統一,引導企業進行審慎的戰略決策,而非盲目跟風。
監管思路或已顯現,呵護港股“來之不易的好局面”
事實上,監管層的這一思路或早有跡可循。早在2024年4月,中國證監會就明確提出“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行業龍頭”的表述本身就已隱含了對企業規模和實力的要求。此次傳聞中的市值門檻,或許只是對這一政策導向的進一步明確和細化。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分析,目前排隊赴港的公司中,動機可能各不相同。少數企業或趁市場熱度進行融資套利,更多公司應是出於拓展海外業務的戰略考量。而港股市場的境外投資者,也明顯更青睞高技術含量、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新興賽道的公司。因此,除了市值門檻,未來甚至在行業或財務標準方面進行篩選,選出真正能代表中國核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赴港上市,或許是更值得期待的方向。(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