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西方選舉鬧劇頻出,歐洲學者:中國的民主很管用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4週年之際,北馬其頓聖基里爾·麥託迪大學教授比利亞娜·萬科夫斯6月30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民主執政、高效執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證明了中國的民主制度是以合力促進增長與繁榮的高效方式。

西式民主相形見絀

文章指出,西式民主未能兌現承諾,迫使許多人、尤其是銘記過往的人重新審視自己失去的東西。對於年輕一代來說,這一任務顯得十分艱鉅,因爲數十年來,西方宣傳機構給這些年輕人灌輸了“別無選擇”的觀念。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中國可以證明這一點。

西方國家推崇的選舉民主日益淪爲一場鬧劇。民衆成爲政治營銷的目標客戶,被媒體和企業所操縱。民主選舉淪爲空洞的儀式,民衆並未獲得真正的選擇權。與此同時,西方各政黨利用公款謀取私利,爲全球資本服務,其運行方式與企業無異。

中國的政治制度或許並不完美,卻卓有成效。它帶來了穩定、安全、明確的方向,以及至關重要的希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還在不斷完善政治制度。

中國共產黨從未宣稱其執政模式具有普世性,也從不試圖強加於人。不過,中國共產黨自104年前成立以來所取得的成功不容小覷。中國的成功不僅體現在物質層面,還在於證明了一個持續貫徹以人爲本理念的國家能夠有效且靈活地運轉。

中國的實踐表明,“幸福和自由只存在於自由民主的西方”的說法並不成立。中國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度極高,對國家的發展方向非常滿意。若民主意味着人民的意志和福祉,中國不就是典範嗎?

中國式民主優勢顯著

文章進一步表示,中國共產黨的進步源於總結自身歷史經驗與教訓。與那些迫不及待效仿西方、摒棄自身傳統的社會不同,中國在邁向現代化的同時,並未切斷與傳統文明的聯繫。中國不推崇烏托邦,而是朝着可實現的具體目標穩步前行。中國不需要血腥的競技比賽,而是致力於樹立集體目標。這不是停滯不前,而是朝着正確方向邁進。

中國的政治制度植根於中華文明。在這裏,領導幹部的選拔標準是能力,而不是所謂的人氣。相較之下,西方國家越來越多地推行“惡人政治”,其選拔標準不是美德或能力,而是能否爲贊助者謀利。

透過那些西方大國的領導人,我們可以瞭解一二。這些人的不足之處經常被矯飾的言辭和媒體所掩蓋。當一個領導者無法勝任,另一個就會取而代之,但往往比前任更糟糕。然而,他們卻對外宣稱,這是人類自由的最高境界。

而在中國,年輕人追求的不是空洞的夢想,而是有望實現的目標。在他們眼中,美好未來是基於共同發展,而非支配他人。社會契約並非一紙空文,而是鮮活的指南。它提供穩定性,鼓勵創造力,並培養使命感。

文章最後強調,堅持以人爲本的社會治理並非與自由背道而馳,而是自由最真實的體現。它凝聚了社會共識,即爲多數人謀福祉。在此基礎上,優秀的公民爲他人的幸福和安全作出貢獻,他們因此有充分的理由感到自豪和滿足。

(英文原文刊發於《中國日報》智享匯欄目)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