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菲律賓特派記者 樊帆】6日上午,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之際,菲律賓華裔青年聯合會、菲律賓華僑抗日遊擊支隊後裔聯誼會、菲華聯誼總會等多個華裔社團代表前往邦板牙省坎達巴鎮馬帕尼克村,慰問該村10位當年遭受日軍侵害的“慰安婦”倖存者。
馬帕尼克村坐落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以北約80公里處。在該村一個小院的棚頂下,10位當年遭受日軍侵害的“慰安婦”倖存者集體控訴二戰期間日軍的暴行,呼籲遲遲未到的正義。她們中年紀最小的92歲,最長的96歲。儘管已經過去了80多年,提及當年的遭遇,好幾位老人依然淚流滿面。當她們得知探望者中還有菲律賓華僑抗日支隊的後裔時,一位老人輕聲說了句,“謝謝你們還記得。”
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爲奪取美軍基地,1942年日軍佔領菲律賓。1944年11月23日,馬帕尼克村被日本軍隊突襲。日軍以游擊隊藏匿在該村爲由,封鎖全村,洗劫並焚燬房屋。男性被集中處決殺害,一百多名女性被帶走囚禁,押往附近的“紅屋(Bahay na Pula)”進行系統性強暴與奴役。
一直幫助這些“慰安婦”倖存者發聲的菲律賓人權律師蘇亞雷斯說,這些老人已經等了八十多年,日本政府至今沒有承認她們所遭遇的暴行,也沒有道歉。這對她們來說,是二次傷害,甚至比對身體的傷害更深。蘇亞雷斯強調,“歷史不是爲了仇恨而記住,而是爲了不再重複”,只有承認歷史,才能真正從歷史中汲取教訓,才能讓人相信不會重蹈覆轍。
菲律賓華裔青年聯合會創會會長洪玉華表示,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之際,仍有人試圖淡化、篡改甚至否認這一切。希望有更多的人幫助這些倖存者,治癒她們的心靈,讓她們在餘生中看到正義不是一句空話。
1932年至1945年間,日軍“慰安婦”制度迫使數十萬中國、朝鮮半島、東南亞等地的女性遭受性侵、毆打和虐待。日本佔領菲律賓期間,大量菲律賓婦女被強徵爲“慰安婦”。1992年,一位名叫羅莎·漢森的菲律賓“慰安婦”倖存者開始公開講述自己的經歷,菲律賓“慰安婦”倖存者由此開始了漫長而艱難的維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