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風險正在累積,今年將成關鍵節點,日本會是下一個希臘嗎?

英國“FT中文網”7月8日文章,原題:日本會是下一個希臘嗎   日本經濟正處於一種複雜而脆弱的狀態,高企的公共債務、人口老齡化、外部貿易壓力以及金融系統潛在風險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種“完美風暴”。這不禁讓人回想起15年前就有人提出並不斷追問的問題:日本會成爲下一個希臘嗎?答案是,短期內日本不太可能陷入希臘式的債務危機,但長期風險正在逐步累積,2025年將成爲關鍵節點,可能決定日本經濟未來的走向。

短期內有緩衝

日本的公共債務水平令人關注。7月,日本公共債務預計達到1350萬億日元(100日元約合5元人民幣),佔GDP的比例高達263%,遠超2009至2010年希臘債務危機的142%。然而,與希臘不同的是,日本債務的結構和背景提供了短期緩衝。首先,日本87%的公共債務由國內機構持有,其中日本銀行持有46.3%,保險公司持有15.6%。這些債務以日元計價,依託日本的貨幣主權,違約風險較低。相比之下,希臘危機期間,70%的債務由外國投資者持有,歐元區框架使其無法通過貨幣政策靈活應對。此外,日本政府的資產規模較大,使淨債務水平降至114%,遠低於名義債務比例。利息支出方面,日本2025年的債務利息支出佔GDP的1.7%,約爲16.5萬億日元,遠低於希臘危機5%至7%的水平。這些因素共同降低了日本短期內陷入希臘式危機的可能性。

長期挑戰不容忽視

儘管如此,日本經濟面臨的挑戰不容忽視。人口老齡化推高了日本社會保障支出,2025年社會保障預算預計達到42萬億日元,佔政府總支出的36%。與此同時,稅收收入僅佔GDP的18.2%,遠不足以覆蓋總支出。財政赤字也在持續擴大,若反對黨提出的減稅和補貼政策在7月參議院選舉後實施,赤字可能進一步推高。

外部經濟環境進一步加劇了日本的困境。日元貶值推高了進口成本,尤其是能源和原材料,導致通脹率達到3.5%;美國對日本汽車加徵關稅的威脅對日本經濟構成直接衝擊,如果關稅落實,預計將導致100億至150億美元的收入損失,推高國內通脹;全球貿易增長放緩和地緣政治風險也對日本出口導向型經濟構成壓力;作爲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國,日本若持續拋售,可能推高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增加美國償債成本,反過來加劇日美貿易緊張。這些衝擊與希臘危機時歐元區對希臘的外部壓力有一定相似性,可能削弱市場對經濟的信心。

日本銀行的貨幣政策調整是另一個關鍵變量。日本銀行持有575.9萬億日元國債,佔GDP的100%以上,但加息使其債券組合出現約2000億美元的未實現損失;保險公司也因債券價格下跌導致約600億美元的損失,降低了購買國債的意願;國際清算銀行警告的98萬億美元“全球美元隱性債務”中,日本金融機構深度參與,若全球流動性收緊,可能面臨千億美元級別的損失。

7月選舉將是財政政策分水嶺

7月的參議院選舉將是日本財政政策的分水嶺。自民黨-公明黨執政聯盟可能失去多數席位,反對黨提出的減稅和補貼政策可能加劇財政赤字。石破茂政府面臨兩難選擇:堅持財政紀律以維護市場信心,還是通過補貼迎合選民需求以保住政治支持。國防開支的增加進一步壓縮了預算空間。若財政紀律鬆懈,債券市場可能出現拋售潮,類似希臘危機前的市場崩潰。

日本目前尚未達到希臘式危機水平,貨幣主權、國內債務持有和低利息負擔爲其提供了短期安全網。爲緩解長期壓力,日本需密切關注7月選舉結果和日本銀行貨幣政策調整,同時推動消費稅上調、優化社會保障支出,並加強金融系統風險管理,以避免潛在的債務危機。(作者周子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