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媒體:富人是否應該參與政治?

西班牙《世界報》7月8日文章,原題:富人應該參與政治?金錢所引發的可笑崇拜  “富人”這一羣體總是被誤解。右派近乎五體投地地膜拜他們,左派卻截然相反。或許兩派的態度都顯得偏執,但無論如何,一個國家裏富有的人變多,確實不是件壞事。只要富人們能創造就業,就應該支持他們;只要他們的投資能刺激經濟,就應該鼓勵他們。富人也能利用財富行善。例如,西班牙首富阿曼西奧·奧特加爲公立醫療系統購買最先進的醫療設備,一家大型連鎖超市品牌老闆胡安·羅伊格出錢修復因風暴受損的公園和廣場。

財富能換來道德赦免?

既然如此,又爲何有這麼多人仇視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儘管他把自己絕大部分財產都捐給了公益項目,但富有慈善家們所扮演的角色難免讓人心生懷疑,總有人認爲做慈善不過是富豪們沽名釣譽的手段罷了。可他們的動機真的那麼重要嗎?“君子論跡不論心。”我們有時會忘記,或許因爲資源匱乏,或許因爲政府能力有限,一個國家存在許多急需用錢的人。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在這種情況下,富人的錢更像是一種“有毒的解藥”:它能解決國家的燃眉之急,也能讓富人得到寬恕。任何人一旦在經濟上取得成功,就好像自動獲得社會的認可與道德的赦免權,這種觀念正是腐蝕社會的毒瘤。

這一點在美國企業家埃隆·馬斯克身上就體現得淋漓盡致。在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鬧掰”後,馬斯克高調宣佈成立一個新政黨,而這個政黨的存在意義似乎僅僅是爲了給特朗普添堵,是二人“相愛相殺”的一環。金錢的確能賦予人影響力,但也極易矇蔽世人的判斷力。馬斯克在金錢上的成功讓人們對他的崇拜近乎五體投地,這很荒唐可笑。普通百姓總是輕易將原本不屬於富人的權力,誤認爲是他們“應得的”。

企業家不一定能幹好居委會

埃隆·馬斯克在商業上很成功,但這並不代表他具備懸壺濟世、造福一方的仁心仁聞,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軍事謀略,或者制定法律、治國齊家的哲思智慧。他的粉絲寬恕他的種種過失,只不過是因爲他是最富有的人罷了。

忽略馬斯克在商業上的非凡才能,他也許只是凡夫俗子。有媒體報道稱,馬斯克漠視家庭;他爲美國製定的財政新政也飽受詬病……或許,哪怕是讓“傑出超級企業家”來做小區居委會委員,也未必能做好。

“仇富”“拜金”皆不可取

“仇富”“拜金”的極端心態都不可取。富人只是社會結構中擁有資源的一個羣體,既不應被推上神壇,也不該被釘在恥辱柱。

我們應該以平視的姿態看待他們,尊重其能力的同時,也要求其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我們無法也不應該強迫富人回饋社會,但我們可以提出合理請求:在保障個人與家族富足的前提下,呼籲富人將部分所得貢獻給公共事業,而不僅僅滿足於繳納稅款。

當財富成爲寬恕一切的通行證,當社會默認經濟成功即代表道德優越,這便是金錢有毒的詛咒。爲了避免毒性侵蝕社會結構,富人可以通過資助大學等,讓財富真正參與社會的良性循環。或許,世界的問題從來不只是貪婪,而是源於普遍而深刻的嫉妒。而要緩解這種情緒,既需要制度的保障,也需要社會達成共識——財富不是原罪,盲目崇拜或仇恨纔是。(作者豪爾赫·貝尼特斯,羅潤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