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人工智能(AI)的發展讓“AI變臉、AI變聲”等技術手段早已屢見不鮮。然而,這些原本極具潛力的技術卻被不法分子當作混淆視聽、謀取私利的工具,甚至被用於干預政府工作、竊取機密,這一現象引發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近日,美國政府內部再次傳出“烏龍事件”,國務卿魯比奧在即時通信平臺Signal上被冒名頂替,不法分子通過模仿其身份、聲音與多名政府官員聯絡。目前,國務院已就此事展開全面調查。
美國《華盛頓郵報》9日報道稱,政府內部的一份電文顯示,今年6月中旬,不法分子在Signal平臺創建了名爲“[email protected]”的賬戶。該賬戶從格式上刻意模仿魯比奧的電子郵箱,極具迷惑性,讓人難辨真假。但實際上,這並非魯比奧真實的郵箱地址。“建號”成功後,不法分子藉助AI軟件,復刻了魯比奧的聲線,開始實施詐騙。
官方記錄顯示,這個仿冒賬號聯絡了至少5名“非國務院人員”,其中包括一名州長以及一名國會議員。作案過程中,冒名頂替者通過留下語音信息、發送短信邀請等方式,試圖騙取對方信任,目的是“獲得信息或賬戶”。電文還透露,此前國務院其他工作人員也曾遭遇身份被冒用的情況。
事發後,國務院迅速採取行動,向各外交機構下達指示,要求下級單位向外交安全局上報是否有人曾被冒名頂替。同時,外交安全局還建議其他部門官員,一旦發現類似事件,要及時通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網絡犯罪舉報中心。不過,國務院官員拒絕透露“假魯比奧”聯絡的政要身份及具體聊天內容。國務院在接受媒體問詢時表示,將對此事展開全面調查,並持續加強安全措施,以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據報道,其實早在魯比奧被仿冒前,美國政府已出現多起類似事件:今年5月,白宮辦公廳主任懷爾斯的手機被“黑”,不法分子以前者的名義向多名參議員、州長以及企業高管致電或發送信息實施詐騙,所用技術手段與“AI魯比奧”一事高度雷同。據個別接到“假懷爾斯”來電的當事人反映,電話另一端的聲音確實很像她本人。2024年美國大選前夕,一通仿冒時任總統拜登的自動語音電話,呼籲選民“跳過新罕布什爾州初選”,公然干預選舉進程。去年9月,馬里蘭州民主黨聯邦參議員本·卡丁也險些中招,不法分子利用“深僞技術”(AI換臉)僞裝成烏克蘭前外長庫列巴,與他進行視頻通話,所幸被及時識破。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數字取證專家法裏德表示,此類詐騙伎倆的操作難度並不高,不法分子屢屢得手的主要原因在於政府官員在數字安全方面的警惕性不足。
在法裏德看來,政府官員根本不應該使用Signal這類“非安全渠道”討論公務。今年3月,轟動全球的“白宮羣聊泄密門”事件就是在Signal上爆的雷。儘管如此,美國仍有不少公職人員使用這款應用程序處理私人事務,甚至部分公務。
法裏德進一步解釋稱,一旦不法分子獲取官員與Signal賬戶綁定的電話號碼,便可輕易展開詐騙活動。以當前的AI技術水平,騙子只需獲得某人15至20秒的語音片段,就能復刻其聲音。對於魯比奧這樣的公衆人物而言,獲取其音源樣本更是輕而易舉。專家還強調,語音留言詐騙最容易成功,因爲收信一方無法當場與對方互動,難以覈實其真實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