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多位與會專家:南海仲裁案非法且無效

【環球時報駐菲律賓特派記者 樊帆 環球時報記者 張婉詩】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9日在新加坡宣佈,菲方已與加拿大就 “訪問部隊協議” 達成一致,該協議將爲兩國軍隊聯合演習提供便利,但他未透露具體簽署時間。自馬科斯政府上臺以來,菲律賓持續炒作防務合作議題,意圖構建所謂的“志同道合國家聯盟”對抗中國,不斷激化中菲南海爭端。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特奧多羅還宣稱,菲方正與法國協商類似軍事協議,並深化與印度的防務合作。他將這些合作稱爲菲律賓“強化威懾能力”的舉措,甚至妄稱中國在南海的 “非法入侵”構成“重大安全關切”。

針對菲律賓試圖通過激進強硬政策改變南海現狀的行徑,中國南海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華陽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長吳士存10日在一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表明,中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權具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

這場由中國南海研究院與華陽海洋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南海:歷史與現實”國際學術研討會10日在北京舉行。來自中國、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餘名專家學者和機構代表參會,菲律賓、日本、韓國、英國、美國、新西蘭、墨西哥、歐盟等十餘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駐華外交官也應邀出席。與會人士圍繞“二戰後國際秩序與南海諸島主權”“政治和法律視角下的南海歷史”“南海仲裁案裁決再評判”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和交流。

吳士存在發言中強調,中國人民自古經營管轄南海,二戰後依據《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於1946年完成收復並公告世界。他強調,當前爭端的根源是20世紀70年代後菲律賓、越南等國非法侵佔部分島礁,疊加現代海洋法管轄權衝突所致。對於2016年南海仲裁案,吳士存駁斥稱,該裁決因仲裁庭越權管轄、構成不公、事實認定錯誤而完全無效,強調其已成爲“破壞南海穩定的定時炸彈”。多位與會嘉賓表示,南海仲裁案仲裁庭越權審理、枉法裁判,所作出的裁決違反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非法且無效。

與會的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舒立赫法學院名譽院長菲利普·桑德斯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南海仲裁案中對島礁專屬管轄權範圍的法律解讀聞所未聞,而根據國際法,中國有權排除與陸地領土主權問題相關的管轄權。

菲律賓國際安全研究學會主席隆美爾·班樂義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當前南海問題確實是中菲緊張局勢的焦點,雙方分歧集中在領土爭端與海洋管轄權上,但南海不應定義兩國整體雙邊關係。” 他認爲,重建互信是解決爭端的關鍵,菲現政府向美國看齊的做法只會讓問題複雜化,菲方深受美國影響,正被其利用爲“與中國進行地緣政治競爭”的工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