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墜機調查:聚焦發動機燃油開關爲何關閉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12日發佈一個月前印度航空客機墜毀事故的初步調查報告。報告披露兩名飛行員的對話內容等細節,顯示客機起飛後不久,兩臺發動機就失去了燃油供應。多名人士表示,調查重點已縮小到“發動機燃油開關的操作上”。

發動機失去燃油供應

這份長達15頁的報告顯示,涉事客機起飛後不久,兩臺發動機失去燃油供應。

報告說,客機墜毀前,控制兩臺發動機燃油流量的開關在一秒內先後從“運行”切換至“切斷”位置。駕駛艙語音記錄器的錄音中可以聽到其中一名飛行員問:“爲什麼要切斷飛機供油?”另一名飛行員回答:“我沒有”。

報告還顯示,客機墜毀時兩個開關都移回到了“運行”位置,其中一臺發動機有恢復運行跡象,但最終無力迴天。其間,一名飛行員發出“MAYDAY MAYDAY MAYDAY”求救信號。調查人員說,這一過程將成爲調查重點。

但報告沒有說明,上述對話中哪些是機長說的,哪些是副駕駛說的,也沒有說明發出求救信號的是誰。

報告說,從機場監控視頻可以看到,飛機應急能源衝壓空氣渦輪在客機起飛後立即開始工作,表明客機失去動力。飛行路徑附近未觀察到明顯的鳥類活動,客機飛過機場圍牆前即開始下降。

報告同時顯示,客機失事時襟翼設置和起落架位置均爲正常。

這是報告正文內的附圖,圖片顯示失事客機的衝壓空氣渦輪在爬升階段就已彈出。

空難時間線

調查報告詳細記錄了空難發生的時間線:

當地時間6月12日11時17分左右,這架客機飛抵古吉拉特邦艾哈邁達巴德機場,進行飛行前的準備工作。13時37分左右,飛機開始在跑道滑行並離開地面。13時38分左右,飛機的兩個發動機燃油開關先後出現異常,被短暫切斷。大約半分鐘內,飛行員發出緊急求救信號。5秒鐘後,飛行數據記錄儀“黑匣子”停止記錄,飛機在機場附近墜毀。5分鐘後,機場救援消防車趕往事故現場。

這是涉事客機的黑匣子照片。(報告附圖)

據印度媒體報道,墜機事故共造成274人遇難,其中包括33名地面人員。

兩名飛行員是誰?

報告指出,客機發動機燃油開關曾被“短暫切斷”,導致駕駛艙出現混亂,外界因此將關注點轉向執飛這架客機的機長和副駕駛。

報告和媒體報道信息顯示,機長蘇米特·薩巴瓦爾56歲,累計飛行時長超過15000小時,其中8596小時執飛波音787。據《印度時報》報道,薩巴瓦爾曾在機場與家人通話,承諾抵達英國倫敦後會再次聯繫。

副駕駛克萊夫·昆德爾32歲,2020年考取商用駕駛員執照,具備空客A320和波音787的副駕駛資質,累計飛行時長3403小時,其中有1128小時擔任波音787副駕駛。

印度媒體援引昆德爾家屬的說法報道,他自學生時代就懷揣“飛行夢”,2012年開始其飛行員生涯,2017年加入印度航空。

人爲因素?還需繼續調查

專業航空網站“氣流”8日援引多名調查知情人士消息報道,調查重點已縮小到“發動機燃油開關的操作上”,完整分析報告可能還需數月甚至更久才能完成。

專家表示,燃油開關不可能被意外觸動。美國航空安全專家安東尼·布里克豪斯表示很難相信是飛行員故意爲之,“如果飛行員這樣做,動機是什麼?”

美國航空專家約翰·南斯說,兩個燃油開關在一秒內先後切斷,這大致相當於人爲操作的時間。他強調,飛行員在飛行過程中尤其是在爬升階段,正常情況下絕不會關閉這些開關。

將燃油開關切換至“切斷”位置會立即導致發動機熄火,通常僅在飛機到達停機位置、關閉發動機時,或是在“發動機起火”等緊急情況下才會作此操作。而調查報告顯示,當時並不存在任何需要切斷髮動機的緊急情況。

這是涉事客機的推力杆和燃油控制開關(報告附圖)

報告指出,兩名飛行員在起飛前獲得充分休息,接受了酒精含量呼氣測試,結果顯示適合執行本次任務。

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表示,調查仍在進行,已向相關方“索取補充證據和資料”。

根據國際民用航空公約,空難事故的初步調查報告應在事發之日起30天內,發送給有關參與調查的國家和國際民航組織。最終報告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完成。(記者:劉江、伍嶽)



Scroll to Top